:::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稱唯識立場之研究
書刊名:中華佛學研究
作者:陳宗元
作者(外文):Ch'en, Tsung-ya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
頁次:頁83-100
主題關鍵詞:自己認識有効功能有相唯識現量比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本文是探討法稱在「有識無境」的基本立場為何?陳那吸收經量部知覺的認識理論,也就是間接的認識理論,而首創所量.量.量果的所謂三分說的有相唯識學。 而繼承他思想的法稱,強調「存在即能力」,似乎有進一步發展有相唯識學的傾向,但也不忘對於世親「識一元化」的基本立場的堅持,因此以二諦來分別論述有相及無相唯識個別的立場。同時也是以二諦來調和二派的學說。從世俗的有到勝義的空,法稱以不同的立場來個別理解它們的真實性。可以說對於空有的理解是講究次第的。理解了法稱的唯識立場,則有助於研究大乘後期空有之間的論爭她。
圖書
1.陳那。集量論。集量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梶山雄一(1976)。大乗仏典(15)。大乗仏典(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戸崎宏正。仏教認識論の研究(上冊)。仏教認識論の研究(上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戸崎宏正。東洋思想(第十?)。東洋思想(第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38)。Pramaa.navaarttika of dharmakiirti。Pramaa.navaarttika of dharmakiirti。  new window
6.Pramaa.navaarttika of dignaanga。Pramaa.navaarttika of dignaanga。  new window
其他
1.(1919)。成唯識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沖和史(1982)。無相唯識と有相唯識。唯識思想。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