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培養積極桃戰的心理--談激發運動員成就動機的策略
書刊名:東師體育
作者:溫卓謀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
頁次:頁13-18
主題關鍵詞:運動員成就動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高競技水準的比賽中,選手們彼此間的技術差異不大,也因此藉由激發選手的成 就動機,培養積極挑戰的心理,以便在比賽的關鍵時刻,發揮潛能,突破極限,尤其重要。 藉由理論的分析及文獻的探討,筆者提出以下四點激發運動員成就動機的策略:(一 ) 鼓勵 選手採取適當程度的冒險行為,從成敗經驗中建立選手明確的自我觀念;(二 ) 設定目標時 ,「精熟導向」來取代「競爭導向」; (三 ) 提供選手發揮自我學習的機會和管道;(四 ) 改變個人對行為結果的歸因觀念,使選手相信行為的成敗個人的努力有關。
期刊論文
1.宋德忠(19871000)。學業上的冒險行為:學習動機的新課題。資優教育,24,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inger, Robert N.、卓俊伶(19861200)。優秀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國民體育季刊,15(4)=71,9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李綢(19891200)。動機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展望。資優教育,33,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ndrews, G. R.、Debus, R. L.(1978)。Persistence and the causal perception of failure: modifying cognitive attribution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0(2),154-166。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曉美(1989)。歸因再訓練策略與成敗比率對國小低成就動機兒童的成就動機、自我概念、堅持力及歸因方式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Orlick, Terry、劉一民(1991)。運動員心理學。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einer, Bernard(1974)。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attribution theory。General Learning Press。  new window
4.Murray, H. A.(1938)。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Atkinson, John William(1964)。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Van Nostrand。  new window
6.McClelland, D. C.、Atkinson, J. W.、Clark, R. A.、Lowell, E. L.(1953)。The Achievement motive。Appleton-Century-Croft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