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廖仲愷與黃埔建校建軍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林玲玲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
頁次:頁413-448
主題關鍵詞:廖仲愷黃埔軍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2
廖仲愷的革命事業,最重要的是在陳炯明叛變後協助孫中山先生改組中國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及建立黨軍。廖仲愷的建軍思想大體遵行孫先生的思想軌跡,闡揚孫先生的建軍思想。也就是學俄國的「方法」、「組織」,學習它的建黨和建軍的形式,把國民黨建設成一個有集中領導之堅強有力的政黨,和締造一支為三民主義而戰的黨軍。因此,他極力籌劃軍校的措施,如教育方針以三民主義為指導原則,軍事教育與政治教育並重;建立法規,加強軍紀教育;建立黨代表制,使軍隊邁向黨化,黨軍因而產生。廖仲愷領導這支黨軍,平定商團事件,第一次東征、楊劉叛亂,屢戰皆捷,統一廣東,鞏固國民革命根據地,為北伐的成功打奠下基石。
期刊論文
1.李睡仙。陳炯明叛國史。中國現代史叢刊,2,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60830)。廖黨代表遺訓。革命軍人,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鴻基(19250201)。整理西江五邑財政之經過及希望。建國粵軍月刊,2,25-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國民黨軍官學校招生通告。中國國民黨週刊,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香凝(1926)。在黃埔同學會第一次懇親會上的講話。黃埔潮,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5)。粵軍總司令部民國13年10、11、12月价支出各部隊薪餉伙食暨各機關經常費報告表。建國粵軍月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5)。悼廖黨代表告我黨同志。革命軍,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内藤民治回憶錄--日蘇關係秘史。論爭,4(1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珍吾(1966)。黃埔憶往。藝文誌,6,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玲玲。尋求建軍思想的實現--孫中山先生創辩黃埔軍校的經緯。第一屆三軍官校基礎暨中山學術研討會,6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回辰雄(1989)。關於廖仲愷一九二二年和一九二三年的兩次訪日。廖仲愷國際學術研討會。廣東:人民出版社。220-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敏玲(19960628)。蘇聯對廣州政府的經濟援助(一九二三--一九二五)。北伐史事與史料學術研討會。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黎顯衡(1989)。廖仲愷建軍思想及其建立革命軍的貢獻。廖仲愷國際學術研討會。人民出版社。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24)。専軍總司令部民國13年6月份支出各部隊薪餉伙食暨各機關經常費報告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4)。粵軍總司令部民國13年7月份收入各機關款項報告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4)。粵軍總司令部民國13年7、8、9月份支出各部隊薪餉伙食暨各機關經常費報告表。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5)。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振涼。黃埔軍校之成立及其初期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天錫(1967)。戴季陶先生編年傳記。臺北:文海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公直(1962)。最近三十年中國軍事史。臺北:文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olubnychy, Lydia(1979)。Michael Borodin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23 -1925。Ann Arbor。  new window
4.(1936)。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宗黃(1972)。李宗黃回憶錄--八十三年奮鬥史。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香凝(1978)。回憶孫中山與廖仲愷。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思誠(1865)。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60)。國軍政工史稿。台北:國防部政治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義華(1985)。國民黨左派的旗幟--廖仲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存恭(1976)。列強對中國的軍火禁運。台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231209)。國民黨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40224)。中國國民黨週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柏齡(1984)。黄埔軍校開創之回憶。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季陸(1984)。黃埔創校開學典禮一段史實--憶李烈鈞先生講述建軍校之意義。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玲玲(1995)。廖仲愷與廣東革命政府(一九一一--一九二五)。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袁守謙、黃杰(1984)。艱難中的奮鬥。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治中(1938)。黄埔精神與國民革命。長沙分校經理班同學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俞飛鵬(1984)。黃埔軍校開創之回憶。台北: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Wilbur, C. Martin(1976)。Sun Yat-Sen: Frustrate Patriot。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郭恒鈺(1996)。俄共中國革命秘檔(一九二O--一九二五)。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尚明軒(1982)。廖仲愷傳。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Martin, Wilbur C.(1924)。Forging the Weapons: Sun Yat-Sen and the Kaomintang in Canton 1924。  new window
23.別利斯基, T. B.、王英杰(1985)。伏龍芝軍事學院。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興梁(1989)。廖仲愷和何香凝。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元良(1974)。憶萬光年中的一瞬。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包惠僧、人民出版社編輯部(1983)。包惠僧回憶錄。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19231212)。上海特別區黨務改組會議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戴季陶(19250524)。無涯的悲痛與無限的貴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香凝(19231005)。廖先生被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3)。中國國民黨黨務討論會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紹先(19260820)。廖仲愷先生傳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240225)。追悼列寧詳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60106)。祭廖仲愷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240225)。大本營訪問記--廖仲愷造黨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香凝(19260819)。廖仲愷先生殉國週年紀念日敬告民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31115)。中國國氏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231119)。中國國民黨臨時中執會第七次會議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會議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240223)。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常會第八次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240228)。上海執行部第一次各部聯席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240406)。蔣中正致廖仲愷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24)。元日仲愷先生覆滬部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240228)。蔣中正致廖仲愷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240401)。軍官學校之成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央執委會上總理及致監委會請准核銷黃埔軍校報銷呈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蔣中正。軍事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埔軍校及黨軍薪餉數目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240817)。蔣校長中正廖黨代表仲愷為擬具預算呈請指撥事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240919)。中央上總理請為軍枝教導團指導撥款機關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240712)。蔣校長中正廖黨代表仲愷為造送報冊懇請分別存轉核銷事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240713)。廖仲愷覆上海執行部電,黨史會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260820)。我們應該怎樣的遵守廖仲愷先生的遺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240721)。蔣校長中正廖黨代表仲愷為軍校設立革命軍事研究會致中央執行委員會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250730)。中國國民黨第1屆中常會第100次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9250406)。中國國民黨第1屆中常會第73次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中央執行委員會致軍校已通告各部將消息逕送該校革命軍事研究會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250326)。廖仲愷與港報記者談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250221)。軍校學生神勇善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250209)。中國國民黨第1屆中常會第64次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9250518)。中國國民黨第1屆3中全會會議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250910)。黨軍檄全體將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鄒魯。回顧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會議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240912)。廖省長之闢謠佈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290821)。蒲良桂報告廖仲愷先生事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19250830)。戴季陶關於粵軍重要之談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Landis, Richard B.(1976)。Training and Indoctrination at the Whampoa Academy。China in the 1920s: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New York:New Viewpoints。  new window
2.胡漢民(1978)。廖仲愷先生精神不死。胡漢民先生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中山(1981)。致本黨同志述陳變始末及今後方針書。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5)。檄黨軍全體將士。廖仲愷先生哀思錄。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公博(1944)。我與共產黨。寒風集。地方行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仲愷(1983)。訣醒女承兒。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仲愷。憂禁中感赋。摩仲愷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仲愷(1983)。壬戍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鄒魯(1976)。中國國民黨史略。鄒魯全集。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1)。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開學訓詞。國父全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1)。中山先生致廖仲愷告所著國防計劃目錄函。國父全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83)。廖仲愷擬通電稿(民國8年)。廖仲愷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漢民(1978)。革命與反革命最顯著的一幕。胡漢民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48)。中國國民黨黨員懇親大會紀事錄。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上海: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香凝(1926)。廖仲愷遇害事略及其感想。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日刊。廣州: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秘書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仲愷(1985)。在省港罷工工人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雙清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廖仲愷(1983)。對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訓話。廖仲愷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65)。中山先生批牘原件。國父墨蹟。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申府(1984)。籌辦黃埔軍校點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865)。廖仲愷致蔣中正電(民國13年4月2日)。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孟.伏.岳列夫(1975)。北伐前後的中國革命情勢(1924-1927)。蘇俄在甚軍事顧問回憶錄。台北:國防部情報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治中(1982)。五百師生的艱苦創校。黃埔軍校史料(一九二四--一九二七)。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果夫(1944)。建軍史之一頁,建軍別紀。黃埔建軍史話。重慶:拔提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黨史會(1954)。蔣校長陸單官校十週年紀念訓詞。黃埔建軍三十年概述。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方鼎英(1984)。我在軍校的經歷。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亞•伊•趙列潘諾夫(1975)。中國國民革命初期戰史回憶。蘇俄在華軍事顧問回憶錄。台北:國防部情報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注兆銘(1925)。廖仲愷先生傳略。廖仲愷先生哀思錄。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Bowden, Jame C.(1966)。Soviet Military aid to Nationalist China, 1923-1941。Sino-Soviet Military Relations。N.Y.:Frederick A. Praeger, Inc。  new window
29.Wilbur, C. Martin(1968)。Military Separatism and the Process of Reunification under the Nationalist Regime, 1922-1937。China in Crisis。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30.廖仲愷(1983)。繼承總理遺志繼續奮鬥。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沈着(1925)。追悻廖仲愷先生。廖仲愷先生哀思錄。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仲愷(1983)。三民主義即救國主義。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廖仲愷(1983)。統一為救國之前提。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廖仲愷(1983)。事業出於恒心。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廖仲愷(1983)。軍事訓練之重要。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廖仲愷(1983)。革命黨應有的精神之伸義。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934)。本校10年紀要。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成立10周年紀念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宋希濂(1984)。參加黃埔軍校前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蔣中正。自由平等之真義與團體生活的重要。黃埔訓練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廖仲愷(1983)。我們的光彩要照耀大地。廖仲愷先生文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戴傳賢(1968)。青年之路。戴季陶先生文存再續编。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賞軍追悼廖黨代表校長訓詞。蔣校長東征訓話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何應欽(1944)。棉湖戰後之回憶。中國國民黨50周年紀念特刊。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蔣中正(19250831)。祭廖黨代表文。廖仲愷先生哀思錄。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1981)。過去黨務失敗之原因。國父全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81)。革命軍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國父全集。台北: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汪精衛(1925)。廖先生的功業和遺思。廖仲愷先生哀思綠。廣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廖仲愷(1985)。在省港罷工工人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雙清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