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哲學範疇生命.模式.基礎的探討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張立文
作者(外文):Zhang, Li-we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4:5=276
頁次:頁454-465+507
主題關鍵詞:哲學範疇範疇生命天人交融思維模式Philosophical categoriesCategories of LifeFusion of man and heavenThinking mode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
     中國哲學範疇生命根於形而下現實時空存在的生命,每一個歷史時空存在的理解和解釋之中,都貫穿著歷史的形而上存在的理解和解釋。兩者相接合的中介,呈現為價值理想,即對於理想自然、理想社會、理想人生的追求,並使價值理想的關懷,得到形上學本體論的支撐。中國哲學範疇所體現的思維方式的特點是,天人交融型的整體性的思維模式,它與西方哲學範疇所體現的主客相分型的分析性的思維模式大異其趣。天人交融型的整體性的思維模式表現為整體性思維,和合性思維和主體性思維,以及八卦思維、渾沌思維、太極思維等。哲學範疇的理性大廈,是人在實踐中所創造的觀念體系及其觀念產品。它具有超越民族、國家、社會的性質,故稱其為上層建築。作為中國哲學範疇的上層建築,作樣在觀念形態上蘊含下層建築「物化」物的痕跡。以理為例:理範疇在發展中所獲得的第一個基本形式是,理的自然性質和自然的理性質;第二個基本形式是,理的倫理性質和倫理的理性質;第三個基本形式是,公理的社會化性質和社會的公理化性質;第四個基本形式是,和合理的人化性質和人的和理化性質。
圖書
1.黑格爾(1982)。邏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友蘭(1939)。新理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70)。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立文(1989)。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中國文化哲學發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光(1988)。生命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項退結(1982)。人之哲學。臺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期刊論文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