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沁水縣下格碑村聖王行宮元碑及賽戲考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王福才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07/108
頁次:頁91-116
主題關鍵詞:沁水縣下格碑村聖王行宮元碑賽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沁水縣下格碑村聖王行宮現存為清代建築,有石碑兩通。元至治二年「聖王行宮之碑」載,聖王行宮創自元中統二年(1261),正殿三楹,設虞舜、成湯二帝之聖位,東、西二室,左祀護國顯應王崔府君,右祀義勇武安王關羽。元大德六年(1302),村民又積資修建舞庭一座。該舞庭雖已不存,但亦足以說明在元代早期此地已有戲曲演出活動。民國十六年「祀神賽會演戲碑」主要記載了聖王行宮眾社會演戲事。清初康熙以來,各村社輪流承辦賽會演戲。民國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和十六年五月端陽,賽會分別輪至下沃泉社承辦,不料該社忽生異念,以家樂抵補演戲。家樂為當地財主家庭戲班,主要演出上黨梆子折子戲,其演出水平、規模自然不能和職業戲班相比。聖王行宮賽會為該地大賽,按釐定之章程,不能以家樂祀神。眾社念「香火不可缺,賽戲不可無」,為重祀典,只得公會兩次。兩通碑刻提供了該地祀神演戲情況的史料,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戲曲文物。
期刊論文
1.楊孟衡、張振南(1995)。上黨古賽祭儀考述。中華戲曲,1995(16),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田同旭、李來虎(1988)。新發現的沁水元代戲臺遺址考察。中華戲曲,1988(7),223-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延保全、王福才(1986)。新發現的魏村元代戲臺史料。中華戲曲,1986(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福才(1996)。山西古代戲臺。文史知識,1996(4)=178,3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89)。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1987)。宋金元戲曲文物圖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文輝(1992)。解州關帝廟。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沁水縣志》編纂辦公室(1987)。沁水縣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偉毅(1990)。山西歷史地名通檢。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4)。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賢(1990)。大明一統志。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8)。續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向。說苑。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0)。山西通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6)。辭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傳璽(1989)。中國古代史綱。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承(1990)。事物紀原。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自牧(1982)。夢粱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濂(1986)。元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端臨(1986)。文獻通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元好問、姚奠中(1990)。元好問全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吉甫、賀次君、嚴觀(1983)。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司馬遷(1982)。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司馬遷(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栗守田、馬天雲(1984)。活躍在太行山區的上黨梆子。山西劇種概說。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崔府君。《宋會要輯稿》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