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賓貢與賓貢科--張寶三〈唐「賓貢進士〉及其相關問題考」一文質疑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作者:高明士
作者(外文):Kao, Ming-shih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6
頁次:頁1-13
主題關鍵詞:唐朝賓貢賓貢科進士賓貢進士外國士子進士科貢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3
     賓貢又稱賓貢進士,所以賓貢就是進士,賓貢進士也是進士。唐朝的賓貢科是專 為外國士子而設,其性質同於國內的進士科,所以直稱為賓貢,也可連稱為賓貢進士。賓貢 是貢舉科目之一,其起源來自隋文帝創置貢舉制度,起初有三科,此即秀才、明經及賓貢。 文帝的創置,其實也就是設置賓貢科,此由房玄齡碑、李靖碑可獲得證明。煬帝「又變前法 ,置進士等科」,就是將賓貢科改為進士科,再增置俊士科,連同秀才、明經,而有四科。 唐初武德年間所實施的貢舉制度,仍沿襲煬帝舊制,並非開皇之制。《唐六典》、《通典》 無記載「賓貢科」,不能據以認定唐朝無「賓貢科」,因為隋代的賓貢科,在煬帝時已經改 為進士科,《唐六典》等記述唐朝前期之制,當然無含賓貢科。張寶三氏以為「賓貢」就是 「貢舉」,實難以成立。也就是說,賓貢不能解釋為貢舉。討論歷史問題,不是憑文字之訓 詁即可解決,基本史料之掌握以及批判史料之能力,才是客觀解決歷史問題的不二法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