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單槓正握前擺分腿向後仰騰越握摃(特卡切夫騰越)之運動學分析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張宏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Hong-we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60
頁次:頁125-137
主題關鍵詞:單槓特卡切夫騰越運動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29
     本研究之目的乃是以運動學分析的模式,來瞭解單槓正握前擺分腿後仰騰越握槓大 迴環階段、離開瞬間及騰空階段的運動學現象,並藉運動分析之結果,獲致有系統的模式、 俾能方便而精確地檢驗運動表現之結果。以一部60Hz攝影機紀錄1992年中華盃國際體 操邀請賽中,沙奇.卡可夫在單槓所實施正握前擺分腿向後仰騰越握槓(特卡切夫騰越)的動 作為範圍,以七個肢段的人體模型,使用peak performance動作分析系統,實施二度空間的運 動學分析。本研究將前擺分腿向後仰騰越握槓動作分成正握大迴環階段的六個位置、離槓瞬間 及騰空階段以時程區隔為六個時程,經過分析及討論後獲致如下的結論: 一、前擺分腿向後仰騰越握槓動作的大迴環階段,共產生兩個加速度的波峰,分別在第三及第 五個位置,而第二個波峰(第五個位置)的最大值比第一個波峰的最大值為大,而且「急振與 制動腿」是影響騰越過槓的兩個關鍵技術。 二、在離槓瞬間的身體位置較晚撤手,水平速度(2.49公尺╱秒)與垂直速度(2.46 公尺╱秒)相當,但水平速度大於垂直速度;兩股力量又與制動腿配合得當,遂產生離槓重心 高度較高(0.82公尺),身體重心至單槓的距離為0.7公尺。 三、騰空階段空中飛行時間為0.75秒,飛行最高高度3.47公尺,握槓時身體重心至單 槓的高度0.34公尺,握槓時身體重心至單槓的距離1.01公尺,飛行的大水平位移1. 72公尺,形成身體重心運動軌跡在最佳握點範圍內,握槓後能立即融入大迴環之運動軌跡。 單槓正握前擺分腿向後仰騰越握摃(特卡切夫騰越)之運動學分析。
期刊論文
1.蔡亨、洪得明(19930400)。單槓"特卡切夫騰越"抓槓之定性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3(2),189-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亨(1992)。不同”特卡切夫騰越”技術之運動學分析。臺北。5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亨(1993)。單槓大迴環接續「特卡切夫」之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宗賢(1987)。單槓大擺動的原理。競技體操力學原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陸恩淳(1988)。騰越和空翻抓槓的技術分析。單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陸恩淳(1988)。大迴環加速技術和鞭打振浪技術。單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吾真(1990)。擺動與迴環類動作的基本規律。競技體操訓練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inter, D. A.(1979)。Biomechanical of Human Movement。Biomechanical of Human Movement。New York。  new window
6.Gervais(1993)。The Beat Swing and Mechanical Descriptors of Three Horizontal Bar Release Regrosp Skills。The Beat Swing and Mechanical Descriptors of Three Horizontal Bar Release Regrosp Skills。  new window
其他
1.Cheetham, J.(1984)。Horizontal Bar Giant Swing Center of Grav-ity Motion Comparisons,Colorado Spring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