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經濟發展對大陸中部地區農業收益影響之計量分析
書刊名:中國大陸研究
作者:施正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ih, Cheng-pi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0:8
頁次:頁7-28
主題關鍵詞:外部利益外部成本區位選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大陸農業部門在面對非農業部門的高速發展,對農業部門 的利潤與生產結構都有極大的影響,其原因有三:第一:由於經濟發展,非農業部門就業機會 與薪資高於農業部門,將使農業生產結構由多使用勞力的種植業,轉變為多使用機械與資本 密集的畜牧業及養殖業。第二:受到資源有限的約制,資源移轉至比較利益較高的非農業部 門,造成農業部門生產投入要素成本上漲而導致農業利潤下降。第三:經濟發展對農業部門會 產生外部效果(外部利益或外部成本)。 由於中國大陸幅員廣大而農業部門多屬小農經營,各省差異極大,為估計不同區位之農 業收益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為研究中國 大陸中部省分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農業部門在歷經「六五計畫」(一九八一~一九八 五)、「七五計畫」(一九八一~一九九○)、「八五計畫」(一九九一~一九九五),在「六五計畫 期間對農業的定位是將其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促進農業進一步高漲為目標」。「七五期間, 續堅持把農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進一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八五期間則進一 步加強農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是「八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首要任務」。尤其是中共在一 九九六年三月十七日中共「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中復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 中,強調將中部地區建立成農業生產基地,故針對中部地區農業生產結構與效益評估乃是當 務之急。本研究之目的,即要建立一計量模型,藉以分析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對農業利潤之影 響,並同時比較中國大陸區域農業受到經濟發展不同程度之影響大小,以供兩岸農業交流「區 位選擇」之前期作業決策參考。由本研究結果中就大陸地區中部地區可得出四點結論: 1.絕對有利地區,如中部地區湖北省,較適合生產糧食作物及畜產品。相對不利的地區, 如中部地區的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 2.中部地區各縣經濟發展對農業利潤的總效果多數為正,表示中部各省縣之農業部門與 非農業部門大體上是處於互補關係,但除了湖北省外,其他縣之總效果有逐漸下降之趨勢。 對湖北省而言,經濟發展對其農業之發展,有其正面的效果,且由其總效果有增加之趨勢可 知,湖北省有利於農業利潤的提升。 3.江西省及湖南省則近年來總效果已呈現負值,表示此二省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已處 於互競之關係,換言之,經濟發展已不利農業之生產。 4.安徽省由正值漸轉變為負值,而彈性由大於一轉變為小於○,表示其結構變動極大, 值得進一步研究。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