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張木山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1:2=42
頁次:頁80-88
主題關鍵詞:排球運動傷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9
     參與排球運動訓練或比賽的過程中,常因內、外在的因素,而造成傷害。為能有 效的掌握排球運動傷害的根源,乃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男子排球選手為對象,統計四年來傷 害的部位、時機、不同身份及不同攻守位置選手傷害的情況。經過資料整理與分析,結果發 現:在七種傷害中,以下肢擦傷佔15人次為最高;上肢擦傷佔14人次居次;踝關節11人次排 第三位。平日訓練傷害佔(86.4%)高出比賽時的(13.6%),造成傷害的時機分別是攔網、攻擊 和救球。一般生與運動績優生傷害次數比例未達顯著差異;主攻手以踝關節受傷比例最高; 副攻手以膝關節、肩關節及手指關節之受傷比例最高;舉球員受傷比例最低。
期刊論文
1.張弓弘(1993)。大專排球聯賽選手運動傷害調查與研究。中華排球,60,6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榮松(19880600)。排球運動有關的運動傷害分析。臺灣體育,37,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木山(1991)。運動傷害的預防及緊急處置的要領。國教園地,35/36,66-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碧宗(19900400)。運動傷害的預防和復健。臺灣體育,48,3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金樹(1995)。排球運動傷害處理與預防。大專排球研究論集,2,171-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raus, J. F.、Conroy, G.(1984)。Mortality and morbidity from injuries in Sports and recreation。Annu Rev Public Health,169-192。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Kostianen, S.、Orava, S.(1983)。Blunt injury of the radial and ulnar arteries in volleyball players。  new window
圖書
1.Baker, S. P.、O'Neill, B.、Karpf, R. S.(1984)。The Injury Fact Book。Lexingt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