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統戰策略與山西「民族革命大學」(民國26∼28年)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許秀容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下)
頁次:頁933-957
主題關鍵詞:中共統戰策略山西民族革命大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
     中共的「統一戰線」簡稱「統戰」,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戰略,與「黨的建設」、「武裝鬥爭」並列為三大法寶。毛澤東說「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民國26年抗戰軍興,中共運用「統一戰線」策略,加入國民革命軍行列,開始其為「抗戰」而與國民政府「統一」的時期。紅軍改編,進入山西參加對日作戰,共黨幹部亦隨之湧入,祕密聽從黨的指示,公開利用各種組織,推展統戰工作。太源淪陷後,臨汾成為抗戰前線,閻錫山就在此成立「民族革命大學」,招收各地流亡學生,不料該核竟變成中共運用「統一戰線」,壯大實力的場所。直至28年底「新軍叛變」,「民大」學員流失泰半,才顯現共黨操縱之能事。誠如毛澤東所言:「統一戰線」是為「武裝鬥爭」而統一,而且該二者都應該在黨組織的掌握下運作。 諷刺的是,倡導「思想防共」深恐中共勢力進入山西的閻錫山,創辦的「民大」竟曹共黨滲透、分化,原因何在?因為中共認定日本是主要敵人,閻錫山僅是次要敵人,故當先拉攏次要敵人攻擊主要敵人,逐高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反觀閻錫山則認為,抗日戰爭是時勢所趨,全民當同仇敵愾,守土抗戰,故有「民族革命統一戰線」之議。冀藉「統一戰線」之名,利用共黨組織群眾、訓練群眾、武裝群眾的經驗,為其訓練幹部,俾便進行游擊戰,孰料中共的統戰策略,用意在於奪取政權,根本與閻錫山的想法背道而馳。 「新軍叛變」事件是「民大」的轉折點,早在事件發生之前,即該年3月3日,閻錫山在日記中寫著「最幫助日本侵略中國的是中國人的私心」,或許他已感覺共的作為有礙全國團結禦侮。然似乎已經時不我予,終被迫侷限於晉西南一隅的克難坡(吉縣南村坡),撐持到全國抗戰勝利,從此閻錫山改口言「反共」,而非「防共」。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