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測謊理論之應用及其限制
書刊名:刑事科學
作者:邱俊智林故廷
作者(外文):Chiu, Tsun-chihLin, Guh-ty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44
頁次:頁35-67
主題關鍵詞:測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99
     隨著民主腳步之邁進、人權意識之高漲,刑案的偵查已不得不依賴科學儀器的輔 助,目前我國刑案測謊已廣為偵查機關及司法機關所運用,或為提供偵查方向,或為輔助法 官的心證,可說已成為警察及司法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實測謊技術並非想像中的那般 容易,撇開造成生理反應的肇因不論,光是一個人的『情緒』就今人難以捉摸。因為一個人 的喜、怒、哀、樂,經常隨外在情境不時在變化。故施測者應遵守測謊作業程序,提昇自我 專業素養及嚴控施測情境,始能對測謊機所記錄之生理反應圖譜,作出正確的診斷與解讀。 縝密之測謊作業程序 (包括蒐集資料、測前晤談、儀器測驗、測後晤談、結論分析 ),有助 於施測者對於受浿人之瞭解與情境之掌握,以利於正確診斷受測人之生理反應,減少造成方 法論上第一型及第二型錯誤 (即偽陽性及偽陰性反應,將未說謊者判定為說謊、說謊者判定 為未說謊 )。 『情緒』與『認知』是造成一個人「生理反應 J 的主因,二者時時交互影響 ,此亦是測謊充滿變數之原因。從文獻回顧中,我們獲悉測謊鑑驗並非百分之百之準確,以 美國測謊界認定最其權威之美國情報局施測者,實施測謊鑑驗,排除無法確定之結果,其平 均鑑驗準確度有百分之九十五點五,尚有百分之四點五的誤差,可凡測謊變數之多及測謊鑑 驗之不易。在人權意識高漲的現今社會,傳統的偵查方法在偵辦刑案時,幾乎快找不到施力 點,因此,改革目前之刑案偵訊結構,應是當務之急。將測謊與偵訊緊密結合在一起,對於 過濾證人及犯罪嫌疑人之供詞,必定有相當大之助益,並可明顯提高犯罪嫌疑人自白的機率 。欲從事刑案偵訊結構之改革,以目前警察單位測謊人員之配置 (僅有五位 ),幾乎是不可 能的事。現階段國內找不到完整列謊訓練師資的情形下,警察單位應遴選十五至二十五位具 發展潛力之人員,赴國外接受完整之測謊專業訓練 (美國有十幾所測謊訓練機構 ),回國後 ,再跟隨有經驗之測謊人員,實際施測半年後,漸漸便可獨立施測,並建立測謊標準作業程 序,加以嚴格審核。則警察單位對於刑案之偵訊,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國內測謊人員 除應努力吸收外國知識、經驗外,應多作些本土化研究,增加本身的專業知識及對測謊情境 的掌控,以提昇鑑測準確度,提供偵查人員正確的偵查方向。再者,應培養基層刑案承辦人 員對測謊作業程序的基本認知。測謊的運用時機應在刑案偵查一開始即介入,最好在初步偵 訊後,認其供詞有疑點,經比對後,仍無法突破,即應請求測謊,以兔造成不必要的情緒干 擾,不過,為達到此項要求,則仍須一方面增加警察單位測謊人員之員額,才能因應未來龐 大的測謊業務量。偵查機關若具有意請水測謊協助偵查 (而不是背書 ),應遵守測謊前的作 業程序 (如不要過度偵訊、不要將受測人曝光於媒體之下 ),否則測謊鑑驗人員在有可能影 響測謊正確性的情形下,應適時的拒絕施測,以保鑑驗品質。
期刊論文
1.許高山(19890300)。談刑事測謊。刑事科學,27,137-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富源(19850600)。科學偵查的測謊技術:測前會談。警學叢刊,15(4)=60,9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進賢(19770600)。影響測謊之因素及改進對策。警學叢刊,7(4),80-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悅倫(19970200)。兒童壓力評量之方式及其爭議。新竹師院學報,10,93-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本堡(19811200)。Polygraph之四種紀錄指標的測謊效果之比較研究。警學叢刊,12(2),7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本堡(19810600)。Polygraph之測謊與法律問題的探討。警學叢刊,11(4),12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俊智(1996)。測謊緊張高點法之應用(學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邵郊(1993)。生理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brams, Stan(1989)。The Complete Polygraph Handbook。Lexington, MA:D. C. Heath and Company。  new window
3.Reid, John E.、Inbau, Fred E.(1977)。Truth and deception: the polygraph technique。Baltimore:The William & Wilkins Company。  new window
4.Matte, J. A.(1980)。The art and science of the polygraph technique。Illinois:Springfield: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new window
5.呂勝英(1989)。諮商理論與技術。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倪秋煌(19690315)。測謊機手冊。中央警官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嘉宏(1996)。心理生理學上課筆記。徐嘉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富源(1996)。測謊及其限制之探討。黃富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蘇匡模。測謊工作研究。台灣省警務處刑事警察大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rammer, Laurence M.、Macdonald, Ginger(1996)。The helping relationship - pocess and skills。Boston:A Simon & Schuster。  new window
11.Murphy, Vickie T.(1997)。Polygraph Issues and Answer。American Polygraph Association。  new window
12.Pinel, John P. J.(1997)。Biopsychology。London:A Viacom Company。  new window
13.Raskin, David C.(1989)。Psychological Method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14.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83)。Scientific Validity of Polygraph Testing: A Research Review and Evaluation- A Technical Memorandum。Washington, D. C:U.S. Congres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