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藝術」運動中的幾何化裝飾造形探討
書刊名:商業設計學報
作者:蔡綺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
頁次:頁103-115
主題關鍵詞:新藝術幾何化裝飾造形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
     「新藝術」這個盛行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藝術運動,往往被認為是造形 及裝飾藝術上一個為時短暫,但有重要意義的流行式樣。它在全盛時期發展出來的曲線裝飾 造形,被公認為此運動的主要特質;然而一般卻忽略了此種運動在晚期發展階段中,由英國 格拉斯哥學派及奧地利分離派成員所發展出來的幾何化裝飾造形。這種嚴格、精密的幾何化 發展,事實上可被視為從所有生氣蓬勃有機生命中激起而回歸於較原始,甚至回歸到無生命的 狀態,是浮世繁雜與曖味中唯一可能的清靜,亦是最極致的表現法。更重要的一點是此種幾 何形式語言擁有足夠的潛力,有助於未來文化工藝品的大量生產。這種幾何式抽象的方法同 時代表著在人們面對無情而經常充滿敵意的工業社會時,總須要華麗視覺語言時的慰藉。此 外,它更顯現出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希望,因為幾何也是科學所使用的表達語言,它是科學界 理性瞭解物質宇宙架構的方法。因此「新藝術」欣然接受現代科技,視其為當代人類創造力 的極致表現,這實是它超越美術工藝運動,開啟包浩斯理念的具體頁獻。
期刊論文
1.張德輝(19880400)。維也納一九00年代。臺北市立美術館館刊,18,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啟雄(19900400)。十九世紀末維也納的實用藝術舞臺--分離派與維也納工房。現代美術,29,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Worringer, Wilhelm(1953)。Abstraction and Empathy: A Contribu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Style。New York。  new window
2.Pevsner, Nikolaus、王申祐(199301)。現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奧斯。台北:建築與文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Donovan, Margaret(1988)。Graphic Style: from Victorian to Post Modern。New York:Harry N. Abrams, Inc.。  new window
4.Eadie, William(1990)。Movement of Modernity: The Case of Grasgow and Art Nouveau。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5.Howarth, T.(1952)。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 and the Modern Movement。New York: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new window
6.Klein, Dan、Bishop, Margret(1986)。Decorative Art1880-1980。Oxford:Phaidon, Christie's Ltd.。  new window
7.Pevsner, N.(1949)。Pioneers of Modern Design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New York:Museum of Modem Art。  new window
8.Russell, F.(1979)。Art Nouveau Architecture。London:Academy Editions。  new window
9.Vergo, P.(1975)。Art in Vinna 1898-1918: Klimt, Kokoschka, Schiele and Their Contemporaries。Oxford:Phaidon。  new window
10.Haslam, Malcolm(1989)。In the Nouveau Style。London:Thames and Hudson Ltd。  new window
11.Schmutzler, Robert(1978)。Art Nouveau。Now York:Harry N. Abrams, Inc.。  new window
12.佐口七朗(1980)。設計概論。台北: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