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考古發現看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思想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書刊名:科學史通訊
作者:劉志一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6
頁次:頁9-16
主題關鍵詞:考古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思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從近幾十年代的考古發現,結合漢族與各兄弟民族的經典文獻,論述中國古代科 學技術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文中涉及天文、曆法、計時、稻作、育種、製陶、冶金 、建築、園林、紡織、造船、包裝、氣象、醫藥、機械、數理、哲學、文字等多學科史料, 認為中國科學技術思想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自生自發的歷史過程,有一萬年以 上的悠久歷史。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利用自然,適應自然的科學技術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而不是以理論認識為目的,以「生態平衡」、「天人合一」、「陰陽 轉化」為指導思想,而不是以「改造自然」、「創造自然」為指導思想,以經驗積累為發展 方式,而不是以突發式創造為發展方式。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穩步前進,為人 類社會進步和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為現代科學技術的誕生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期刊論文
1.(1991)。農業考古。農業考古,1991(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志一(1994)。從考古發現看伏羲氏族始作八卦。先秦史研究動態,1994(1),6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時(1990)。河南灘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文物,1990(3),5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0)。文物。文物,1990(8),1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久金、張敬國(1989)。含由出土玉片圖形考。文物,1989(4),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耀天(1993)。年由火來─嶺南古越人對時間的知覺方式。思想戰線,1993(5),7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久金、楊怡、龍炳文(1991)。苗族古代的日神崇拜及苗族古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研究,6,4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74)。考古。考古,1974(5),299-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志一(1996)。玉蟾洞遺址發掘的偉大歷史意義。農業考古,1996(3),9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志一(1994)。關於稻作農業起源的通訊。農業考古,1994(3),54-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5)。中國文物報。中國文物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93)。北方文物。北方文物,1993(4),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志一(1990)。中國遠古包裝科技簡述。株洲工學院學報,1990(4),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志一(1991)。中國遠古包裝貯存技法概述。株洲工學院學報,1991(4),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志一(1990)。中國文字有兩個源頭。社會科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志一(1991)。湖南彭頭刻符考證。江西文物,1991(3),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劉志一(1994)。中國天文曆法起源概論。延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凌業勤(1987)。中國古代傳統鑄造技術。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東華(1992)。河姆渡文化初探。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馬學良(1984)。宇宙人文論。貴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家驥(1986)。中國造園史。哈爾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孫淼(1987)。夏商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華同旭(1991)。中國漏刻。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Needham, Joseph(1975)。中國科學技術史(第1卷)。中國科學技術史(第1卷)。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林(1989)。中華文明史(第1卷)。中華文明史(第1卷)。河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佑全、李斯博(1989)。哈尼族。哈尼族。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趙復興(1991)。鄂倫春族游獵文化。鄂倫春族游獵文化。內蒙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貴州省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0)。物始紀略篇(第1集)。物始紀略篇(第1集)。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連、霍魏、盧丁(1989)。世界考古學概論。世界考古學概論。江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托卡列夫, C. A.、托爾斯托夫, C. N.(1980)。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各族人民(上冊)。澳大利亞和大洋洲各族人民(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75)。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志一(1988)。科學技術史新論。科學技術史新論。瀋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2)。光明日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志一。古埃及文明與古越人西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2)。西方表音文字與中國古彝文西傳有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四川大學博物館、中國古代銅鼓研究學會(1987)。南方民族考古(第1輯)。南方民族考古(第1輯)。四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