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多元社會中有關母語教育政策的析論--以臺灣原住民的語言為例
書刊名:空大人文學報
作者:陳東園
出版日期:1998
卷期:7
頁次:頁311-328
主題關鍵詞:原住民國家意識原始主人強勢族群弱勢族群族群融合行為資源生活資源文化資本經濟資本象徵資本教育個體化教育普同化Universalistic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語言的研究如果區離了社會的情境,顯然是忽略了語言社會的本質。語言的使用是個人生活中最顯著的社會行為,他既受社會的影響,同時亦具有社會層面的影響力。因此語言具有意識型態的本質,他是社會性的產物,受到社會人際情境相當程度的影響,而語言的使用也具有社會層面的效應(Fairclough,1989)。所以說語言本身即是一種社會的實踐,反應了參與社會互動的過程。 欲了解多語族臺灣社會現象的結構,便不能忽視對臺灣各族群語言文化應有的尊重,經由對各族群語言行為, 所具意識型態、思想、文化.... 等豐富內涵的認知與了解,建構對多元族臺灣社會認同感(social identity)共識的基礎。
Other
1.吳曲輝。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瑛(1996)。原住民成人教育實施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2)。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2)。臺灣地區山胞教育資料蒐集、整理與問題分析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高橋(1991)。臺灣山胞移遷都市適應問題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4)。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教育五年計劃綱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瑛(1996)。原住民成人教育與轉型學習理論初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大川(1996)。夾縫中的族群建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小紅(1992)。臺灣地區外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研究。臺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國賜、黃富順、楊仁煌(1992)。加強山胞社會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臺北:教育部教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2)。山胞教育專題研究總結報告。臺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國賜(1992)。加強山胞親職教育之改進方案研究。臺北:教育部教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臺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賈馥茗(1985)。教育哲學。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亦園、歐用生(1992)。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7)。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特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特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美英(1997)。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變遷與社會適應。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變遷與社會適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義德(1997)。國家、政府與原住民。國家、政府與原住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93)。中國教育學會 多元文化教育。中國教育學會 多元文化教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孫大川(1996)。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系列座談實錄報告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何慶春(1994)。臺灣民眾的社會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臺灣民眾的社會意向─社會科學的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文達(1988)。教育計劃。教育計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世忠(1987)。認同污名。認同污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中涵(1996)。原住民歷史文化。原住民歷史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許木柱(1991)。弱勢族群問題。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