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與「為學之方」(上)--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論淺析
書刊名:鵝湖
作者:于述勝
作者(外文):Yu, Shu-sheng
出版日期:1998
卷期:24:4=280
頁次:頁28-35
主題關鍵詞:中國學習方法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5
     中國傳統的學習方法論,是在特定的文化與歷史環境中產生與發展起來的。它有著考察學習問題的特殊的文化視角,並有自己所關注的一系列特殊理論問題。而這種特殊的文化視角與特定的理論問題,又是通過一系列特殊的範疇(或概念)和命題來體現的。因此,通過對有關範疇(或概念)和命題及其歷史衍化進行邏輯的分析,進而揭示傳統學習方法論的歷史與文化特點,是切入此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基於這種認識,本文從「學」與「為學之方」的考察入手,進而分析了與中國傳統學習方法論緊密相關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庸》模式、「為學」與「為道」、「志」與「學」、「自得之學」、「極高明而道中庸」等。最後,概括說明了傳統學習方法論的基本特徵。
期刊論文
1.於述聖(1992)。禮‧教育內容‧教材結構--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個側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于述勝(19950500)。孔子的「博文約禮」說釋義。孔孟月刊,33(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論語集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陽明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鹿通‧辟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子集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熹。中庸或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陶愚川(1985)。中國教育史比較研究〈古代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老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智顗。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來(1991)。有無之境--王陽明的哲學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夫之。大學‧傳。讀四書大全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答胡季隨。朱子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答江元適。朱子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答友人問。陽明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鳳賢(1994)。孔孟的由「仁」及「禮」和管、荀的重「禮」貴「義」。孔孟荀之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傳習錄。陽明全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