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
書刊名:成大體育研究集刊
作者:李劍如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8
卷期:4
頁次:頁19-32
主題關鍵詞: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傷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31
本研究的目的在調查研究我國大專網球選手發生運動傷害的狀況,並探討在運動傷害的相關因素下,比較其受傷的差異。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287位大專網球校代表隊選手,在收集問卷並加以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一、個人基本資料部份:大男甲組、大男乙組、專科男生組、大女甲組、大女乙組及專科女生組,六組在身高、體重、年齡、每週訓練天數、每天訓練時數、球齡等差異性比較中,皆達顯著水準 (p <.05 ) 二、傷害調查部份:(一) 曾經傷害發生部位;在全部受傷選手中以手腕受傷比例43.6%最高,其次是腰部39.0 %、肩膀37.3%、踝關節32.4%、手肘27.5%、膝關節21.3 %,為傷害比例較高部位。(二)目前傷害部位運動時有感疼痛;以發球時肩膀疼痛26.5%最高,其次是發球時腰部疼痛17.4%及正拍抽球時手腕疼痛13.6%,其它則不明顯。(三) 造成傷害時機:以專項訓練時60.3%最高,其次為正式比賽17.1%,體能訓練15.3%,其它7.3%;發現在正式比賽中造成傷害各組比例,經x² 檢定有顯著差異 (p <.05),其中大男甲組、大男乙組、大女甲組顯著高於其它三組。(四) 造成傷害原因:以熱身不夠56.1%最高,其次技術錯誤31.7%,身體狀況不佳16.8%,訓練過度16.0%,注意力不集中9.4% 場地不佳7. 7% 其他4. 9%;因熱身不夠 造成傷害各組比例有顯著差異,x²= 18.37, P值=.0025,其中發現男生熱身不夠造成傷害比例較高,而大男甲組與大女甲組也比其他組較易因熱身不夠造成傷害。因技術錯誤造成傷害各組比例亦有顯著差異,x²= 16. 79,P值=.0049,發現專科女生組有一半以上因技術錯誤造成傷害比例最高,大男甲組、大女甲組最低。(五) 傷害後處理方式:自行處理 (冰敷等) 41. 9%,中醫治療 32. 7%,西醫治療 18.5 %,未予處理 6.9%。 (六) 從事熱身運動時間:以偶爾熱身45.6%最高,其次固定做10分鐘以內36.9%,固定做10-20分鐘11.5%,不做熱身3.8%,固定做20-30分鐘1.4%,固定做30分鐘以上0.7%。
期刊論文
1.Elliott, B. C.(1988)。Biomechanics of the serve in tennis: a biomedical perspective。Sports Medicine,6(5),285-294。  new window
2.黃彬彬(197912)。運動傷害與處置。體育學報,1,297-3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erhang, A. M.、Dehner, W.、Fogarty, C.(1974)。Tennis elbow. A biomechanical approach。Am J Sports Med,2,235-258。  new window
4.Coonrad, R. W.(1973)。Tennis elbow, Its course, natural history,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J Bone Joint Sure,55A,1177-1182。  new window
5.Gruchow, H. W.、Pelletier, D.(1979)。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tennis elbow。Am J. Sports Med,7,234-238。  new window
6.Kulund, D. N.、McCue, F. C. III、Rockwell, D. A.、Gieck, J. H.(1979)。Tennis injuri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 review。Am J. Sports Med.,7(4),249-253。  new window
7.Larsen, J.(1991)。Tennis injuries-incidence and pattern。Ugeskrift for Laeger,153(48),3398-3399。  new window
8.Nigg, B. M.、Segesser, B.(1988)。The influence of playing surfaces on the load on the locomotor system and on football and tennis injuries。Sports Medicine,5(6),375-385。  new window
9.Winge, S.、Jorgensen, U.、Nielsen, A. L.(1989)。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in Danish: Championship Tennis。Int J Sports Med.,10(5),368-371。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濬哲(1995)。常見的運動傷害。大專體總八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I-III。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敬吾、陳俊忠、王榮俊(1991)。持拍運動選手之傷害調查。大專體總八十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389-4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榮松、劉建恆、吳慧君、劉茂男(1988)。運動員肩部傷害調查研究。大專體總七十七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淑美(1984)。網球選手的手臂傷害與年齡、球齡、球拍及訓練方式的關係研究。大專體總七十三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133-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正常(1990)。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正常(1986)。運動醫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清山(198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