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行動的意義:三種模式的比較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謝立中
出版日期:1998
卷期:1:1
頁次:頁103-139
主題關鍵詞:社會行動行動意義詮釋社會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圖書
1.漢斯•格斯、賴特•米爾斯(1988)。韋伯社會學文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約翰遜 D. P.、南開大學社會學系(1988)。社會學理論。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ütz, A.、盧嵐蘭(1991)。社會世界的現象學。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赫施、王才勇(1991)。解釋的有效性。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加達默爾、洪漢鼎(1992)。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uhl, Peter D.、吳啓之、顧洪潔(1991)。解釋:文學批評的哲學。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ircerie, E. D. O.。Can there be A Phenomenological Sociology?。  new window
8.Bauman, Zygmunt(1992)。Hermeneutics and Soci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Gregg Revirals。  new window
9.Warnke, Georgia(1987)。Gadamer: Hermeneutics, Tradition and Reason。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Taylor, Charles(1985)。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Philosophical Paper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韋伯、顧忠華(1993)。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保羅‧利科爾、陶遠華(1987)。本文的模式:被看作本文的有意義的行為。解釋學與人文科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