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海關進口貨物通關篩選制度之探討
書刊名:警學叢刊
作者:趙信威
作者(外文):Chao, Hsin-wei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9:4=122
頁次:頁159-192
主題關鍵詞:審核基準檔專家系統貨物通關自動化通關小組關貿網路貨物通關篩選制度通關情報綜合判斷系統ED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到,各國海關在國際關務組織的通力合作下致力達成關務作業 簡單化和一致性(SIMPLIFICATION AND HARMONIZATION)的目標,以促進貿易活動,讓貨物在跨 越國際邊界時能正當的自由流通。 同時也必須顧慮到日益精進的各種詭異的走私方式和各種類型的關稅詐欺行為,故需藉重 某些判斷標準來做適當的控制,讓貨物進出國際邊境時不致失序。 先進國家均採用電腦化來協助解決通關壅塞問題,並將風險管理理論引用到關務作業上,如 此可將海關有限的查緝人力集中對付已劃入高危害群的對象,其餘的儘量給與便利放行。貨 物全面通關自動化的目的即在簡化關務作業,而進口貨物通關篩選制度即為風險管理理論的實 現。「貨物全面通關自動化」開我國政府實施大型網路系統之先河,甚至在世界各國也不遑多 讓,在短短的四年內建立了海關海空運加值型通關網路系統,確是值得驕傲,但是檢視結果也 顯示出進口貨物通關篩選制度的確有缺失:信賴度不足,又缺乏回饋作用的統計資料來支持篩 選制度所設計的標準是否妥適,此為本文探討的重點並做成建議供海關檢討改進。
研究報告
1.李正雄。中美兩國海關行使公權力之比較暨我國海關司法權建立之必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正雄。梅關查緝走私之變革與前瞻及與美國海關查緝走私情形之比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通關程序修訂工作小組(1996)。進口貨物通關自動化流程與需求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海運通關自動化先期作業及整合工作小組(1996)。海運通關自動化先期作業及整合工作小組工作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關稅總局。美 、日 、英 、法 、星等國空運貨物通關自動化處理及其相關法令之研究。財政部七十八年研究發展專題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信威、王恩娜(1996)。從關稅法規對進口通關案件適用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詹德和(1997)。海關再造工程。關稅總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汝森(1992)。貨物查驗分類估價與通關自動化。善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1992)。EDI原理與實施。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1991)。貨物通關全面自動化方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財政部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1993)。通關自動化海運審核基準檔研究報告進口部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法規組程序修訂工作小組(1993)。海運貨物通關自動化作業流程規劃及需求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關稅總局(1996)。應邀訪問美國海關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關稅總局(1992)。日 、美海運貨物通關自動化作業考察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野中行男(1997)。日本通關情報綜合判定系統(財稅人員訓練所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AKAL, YOSHKAZU(1996)。日本通關自動化制度(財稅人員訓練所,國際關稅研究班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