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海難事件的發生論船員與船舶間互動效能的提昇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學報
作者:吳東明
作者(外文):Wu, Tong-mi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4
頁次:頁551-585
主題關鍵詞:計算機模擬設計範疇因素分析介面設計關鍵船舶操縱能力導因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25
     本研究係從船舶設計的實務應用觀點,來深入探討船員與船舶間互動模態。根據 船舶部撞、觸礁及擱淺等海難事件統計資料可得知,有相當大比例的海難案件係導因於不良 的船舶操控能力。事實上,船舶操控能力係受兩種伴生本性所決定,一者為由造船工程師所 規劃設定的原生操控能力特徵;另者則操縱在船員導引最終船舶操控策略的技能及專業素養 等。 本文中一項針對造船工程師及船舶操控人員等的國際性調查研究結果被詳細敘述。另者 有關統計分佈及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技術被應用來鑑定影響船舶操控能力的關鍵導因子。本 調查研究特別強調在於可有效改善其相關互動介面設計的重要部份,並且清楚鑑定出造船工 程師及船舶操控人員等共同認為能有效提昇船員及船舶互動功能的船舶操控能力關鍵導因 子。 同時文中提供一個案研究,敘及其能有效證明一可改善實際船舶操縱可靠度之分工式船 舶操縱模擬設施的可用性。對於達成有效的船員與船舶互動模式成果,船舶設計工程師必須 應用多樣船舶駕駛台實務設計規範,以確保提昇船舶駕駛台系統成一具備完整功能的操控站 台。並且海洋證照核發主管機構必須深切體認藉助船舶計算機模擬方式的訓練作法,將給予 此海洋相關產業帶來無盡潛在助益。 有關海上船舶碰撞擱淺事件處理善後工作,根據內政部警政署水上警察局組織條例所示 為我水上警察日後另一水上重要協辦任務。因此我水上警察對於船舶海難案件發生原因必須 作深入瞭解,方能順利有效擔負海上航安守衛神角色。本論文中詳實分析討論船舶海難案件 發生原因,並且綜括造船及航海等兩大專業領域的學理及實務等應用研析,應可提供我水上 警察同仁們在未來維護海上航安任務方面的專業知識領域參考。
期刊論文
1.Miller, E.、Ankudinov, V.、Temes, T.(1981)。Evaluation of Concepts for Improved Controllability of Tank Vessel。Marine Technology,18(4),365-381。  new window
2.Lowry, I. J.(199404)。Improving Mariner/Ship Interaction。Marine Technology,31(2),94-105。  new window
3.Landsburg, A. N.(1983)。Design and Verification for Adequate Ship Manoeuvrability。SNAME Transactions,91,351-401。  new window
4.吳東明(19980100)。強化船艇性能設計知識及建造維修實務經驗對我國水上警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警學叢刊,28(4),43-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Esben, P.、Johshon, R.、Kayton, P.(1985)。The Importance of Crew Training and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in Commercial Vessel Accdient Prevention。SNAME Spring Meeting/STAR Symposium。  new window
2.Nomotto, K.(1977)。Some Aspects of Simulation Studies in Ship Handling。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actical Design in Shipbuilding。Tokyo。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Paramore, B.(1979)。Study of Tank Performance Problems in Reports of Rammings, Groundings in Harbours and Entrances。  new window
2.Barr, R. A.、Miller, E.、Ankudinov, V.、Lee, F. C.(1981)。Technical Basis for Maneuvering Performance Standards。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3.吳東明(1988)。船舶操縱性能之研究。中國造船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東明(1989)。船舶耐航性能研究。中國造船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吳東明(1983)。含傾側效應的船舶操縱性能模擬(碩士論文)。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76)。Human Error in Merchant Safety: Panel on Human Error in Merchant Marine Safety。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2.張達禮(1975)。造船原理。台大造船工程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unders, H. F.(1957)。Hydrodynamics in Ship Design。SNAME。  new window
4.(1971)。Ship Bridge Design Criteria。London:International Maritime Pilot Associa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