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由水上警察角色論
書刊名:警學叢刊
作者:吳東明
作者(外文):Wn, Tong-mi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29:6=124
頁次:頁235-260
主題關鍵詞:水上警察海難救助搜救通訊國際公約通訊程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22
     自從淡水水上警察巡邏隊、保安警察第七總隊至水上警察局改制成立迄今,我國 水上警察的發展可謂日新又新、突飛猛進。其間相關水上警察的法定任務、執勤海域、編制 人員及船艇設備等均有所擴大發展,藉以有效因應未來海洋事無的多元化變遷。更由於我國 係屬海洋經濟國家,對外貿易主要透過船舶海洋運輸來達成。另配合行政院亞太海運中心的 政策實施,相關海洋事務勢必復雜頻繁,因此海上船舶急難救助事件亦將隨之增加。我國水 上警察局係為保持海上活安的專責機構,對於海域急難搜救事務,勢難置身事外,故有必要 先行瞭解國際海難搜索及救助事務執行現況,以備因應未來可能擔負該任務的發展。在本研 究論文中,作者對於國際海難救助現況作一概括性說明,諸如國際相關海難救助公約、國際 海上搜救組織架構、國際海難搜救通訊作業程序及日本海難搜救作業實施現況介紹等。並且 對於我國現行海難搜救作業實施情形等,亦作一番簡明述,其內容包括有我國現有相關海難 搜救法規、我國現行海難搜救組織架構、現行海難搜救作案的通訊程序及我水上警察(原保 七總隊)現行海難搜救通訊作業程序等。同時針對國內現行海難搜救組織及作業方式等,造 行深入淺出的討論分析,期能提供些微建議,以有效提昇我國海難搜救工作的規劃功能及執 行績效。另對我國水上警察未來發展方向、勤務實施模式規劃、警用船艇籌獲建造及人員設 備預算發展計劃等,亦提供作者個人淺見,以為相關主管海洋事務機關研擬政策卓參。
期刊論文
1.吳東明(1998)。船舶設計及檢驗技術在海勤登輪安檢作業的應用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于益(1991)。一九七九年海上搜索與救助國際公約。船舶與海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東明(1999)。船舶穩度與損害管制知識對我水上警察執行海勤安全的重要性。警學叢刊,3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東明(1995)。提昇造船產業競爭力,推動亞太營運中心策略。國際造船市場與我國造船產業發展研討會,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經濟部技術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光宇(1997)。保安警察第七總隊海上搜救工作作業模式之研究。第四屆水上警察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92)。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 1974 (SOLAS 1974)。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new window
2.劉承漢(1971)。國際海法。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3)。國際海事商事公約。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邱垂錫(1992)。船舶學。徐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2)。中華民國交通法規彙編。交通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7)。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  new window
7.傅崑成(1994)。聯合國海洋公約暨全部附件。123資訊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3)。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捜索與救助手冊--第二部分捜索與救助程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