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市售保險套包裝之圖文意象研究
書刊名:商業設計學報
作者:洪俊源易善馨陳俊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
頁次:頁147-166
主題關鍵詞:保險套包裝圖文意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本研究以KJ法、聯想法、選擇法及語意分析法(SD法),來進行市售保險套包裝 之圖文意象的測試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產品包裝上的圖案及文字給人的整體意象,並試圖 比較性別及教育背景對各代表性樣本的觀點是否有差異,其結果以作為日後從事包裝設計教 學上的參考,並可提供業界從事圖文運用時的參考資料。茲將研究設計摘述如下:一,實驗 步驟與方法( 1 )第一階段(樣本的取得與分類): 以六位設計專業者將雲林地區之各大 藥房、情趣禮品店、便利商店等收集的市售保險套之包裝,共 109 個樣本,以歸島法( KJ 法)加以歸島為:大島 6 類、中島 21 類。 而因考慮樣本圖文表現的多樣性, 於中島 21 類中,依其所佔數量的多寡,取出各類之 30% 為代表之樣本,共 37 個樣本。( 2 )第二 階段(形容語詞的取得),採自由聯想法:以 25 位設計專業背景及 25 位非設計專業背景 的受測者,對 37 個樣本發想形容詞。而得到的 60 個保險套包裝之圖文意象的形容語詞。 ( 3 )第三階段(喜好偏向測試與語意詞彙的取得): 以 25 位設計專業背景及 25 位非 設計專業背景的受測者,選出喜好的包裝 5 名及厭惡的包裝 5 名,並於 60 個保險套包裝 圖文形容詞中選出 20 個語意詞彙。 ( 4 )第四階段(圖文意象測定),採用語意分析法 ( 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 以 30 位設計背景與 30 位非設計背景的受測 者以語意分析法對 37 個樣本作分析。以了解保險套包裝之圖文意象中性別、教育背景的相 關性。 二. 實驗結果( 1 )喜好偏向測試結果:受測者對包裝圖文的喜好偏向樣本,乃是 有花草固案的或是有隱喻性圖案的包裝;而厭惡的樣本,則是過於裸露的女體之攝影寫實的 圖片,( 2 )獨立樣本平均數之 T 檢定結果: 由顯著差異的量尺之出現的次數得知,在性 別因素中信賴度及有趣度之量尺是容易引起不同看法的,而在背景因素中則是有趣度、煽情 度、時髦度、開放度、興奮妒嫉野性度等六個量尺是容易有爭議性的, ( 3 )因素分析結 果:影響本研究包裝圖文意象的因素可歸納為「安全性因素」、「情感性因素」、「趣味性 因素」。
圖書
1.王炳南(1998)。商品包裝。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陳春田(1991)。包裝設計。台北:錦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台北:北星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天來(1992)。包裝點、線、面。台北:北星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子修也(1991)。包裝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雅卿(1988)。商業包裝設計之色彩計劃研究。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俊宏(1997)。視覺傳達相關論文集。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成連(1996)。最新包裝設計實務。台北:星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龍冬陽(1982)。商業包裝設計。台北:檸檬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子修也、廖志忠(1996)。包裝設計--夜晚和地球都是包裝。台北:博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清山(199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