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科索夫戰事之探討與體認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楊文鎮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5:3
頁次:頁95-115
主題關鍵詞:科索夫戰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7
     一、科索夫戰事的結果雖對我無直接而重大之影響,然其背後所隱含的後冷戰時 期國際局勢特質,以及對我國家生存發展,與乎建軍備戰工作,均可提供相當多的啟示,故 頗值吾人加以分析探討。 二、科索夫戰事的緣起因素錯綜複雜,然可由歷史背景、民族、文化與宗教諸層面的分析中 ,了解其演變概況。 三、南斯拉夫的地理特性,南部地區高山盤踞,交通不傳,大部隊運動、作戰困難,而有利 劣勢軍隊遂行游擊戰;遍布的出林,多雨而時起霧的氣候,限制了空中攻擊,也降低了高科 技武器的效能。就地略形勢言,南斯拉夫位居內新月形地帶,扼控東歐心臟地帶陸權國家向 地中海擴張之必經孔道,為歐亞兩大洲陸橋之橋頭堡,其動亂與得失,嚴重影響歐洲之和平 與安定。 四、南斯拉夫與北約交戰雙方,雖均有明確的戰爭目的與考量,然均犯下許多嚴重的戰略錯 誤。就北約言為:(一)戰略判斷錯誤,(二)無避戰、慎戰觀念,(三)欠缺全程戰略規 劃,(四)戰爭目標與手段的不相配合,(五)無終戰指導。就南斯拉夫言為:(一)戰爭 目標不適當,(二)無兵凶戰危之觀念,(三)手段與戰爭目標無法結合。 五、從科索夫戰事,吾人就有關戰爭的問題探討中,可得到如下認知:(一)以戰爭來做為 解決民族問題之工具,其適當性及可行性,頗值吾人懷疑,(二)軍人並非僅負責戰爭政策 之執行,而應從避戰、開戰、作戰致終戰,全程參與戰爭決策之制訂,(三)空戰與高科技 武器雖在現代戰爭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然戰爭的勝負仍決定於地面作戰,而高科技武器 不僅價格昂貴,且相當受天候、地形及人員操作的限制。 六、由科索夫戰事,吾人可得到如下體認:(一)後冷戰時期,聯合國組織及安理會運作, 將難能發揮其原有功能;北約的東擴,可能促使俄、中(共)、北韓和印度,形成防美、反 美陣線。(二)我應善用民族主義的力量,審慎面對公民自決與獨立,並建立強大的國防武 力以避免戰禍,(三)確立以嚇阻為先之軍事戰略,以境外作戰為備戰用兵之思考主軸,以 制海、反封鎖為防衛手段之重點,並以資訊作戰整合國家戰略、軍事戰略及野戰戰略。
期刊論文
1.洪茂雄(19920100)。南斯拉夫之分裂和未來動向。問題與研究,31(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湯紹成(19940400)。南斯拉夫的分裂與民族問題。問題與研究,33(4),97-1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鄭學稼(1985)。南斯拉夫史。臺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茂雄(1991)。東歐變貌。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90226)。科索夫種族衝突的深層探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90228)。科索夫問題是零和遊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90423)。推翻米洛塞維奇美曾錯失良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90414)。地面部隊出動戰爭才能結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90423)。北約有意發動科省地面攻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90406)。薛爾頓懷疑空襲政治效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福成(19990427)。俄韓中印「防美」防線下臺灣如何因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霍達文(19990402)。斯勒辛格:別低估民族主義力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宗懋(19990422)。打開地獄的大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990227)。美公布兩岸軍力評估特別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