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中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共黨角色--蘇東劇變的反思
書刊名:東亞季刊
作者:趙春山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o, Chuan-shan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0:3
頁次:頁1-22
主題關鍵詞:蘇東劇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集中制以法治國集體領導和平演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5
     在蘇聯與東歐劇變之後,中共擔心會有「亡黨亡國」的危機,再度強調「黨建」 工作的重要性。為了建立改革開放的理論理礎,中共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概念,並 使共產黨的領導權力,得到了合理化的解釋。但在改革的過程中,中共與前蘇聯一樣,面對 來自內外環境的各項挑戰,並使共黨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為了因應內外挑戰,中共 採取了四項應變的措施,目的是維持共黨專政的地位。到目前為止,中共並未步上前蘇聯的 後塵,產生分崩離析的現象。探究其因,關鍵在於內部建立「穩定壓倒一切」的共識。因此 ,觀察今後共黨角色的變化,亦應從中共是否處理好改革、穩定、發展三者間的關係,作為 切入點。
Other
1.Bazhanov, Eugene(1995)。Russian Policy Toward China,Boulder。  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Bernstein, Richard、Munro, Ross H.(1997)。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America。Foreign Affairs,76(2),18-32。  new window
2.李侃如(1995)。A New China Strategy。Foreign Affairs,37。  new window
3.李義虎(1998)。對華遏制將使美國自損─由『江克會略』回顧與前瞻中美關係。中國評論,3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燦榮(1998)。克林頓訪華後中美關係究竟有無實質改善。中國評論,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9)。論學習。求是雜誌,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家福(1997)。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求是雜誌,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文顯(1998)。依法治國與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學習鄧小平江澤民關於黨與法關係的論述。求是雜誌,14,26-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3)。認真搞好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求是雜誌,2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啟懋(1998)。中國在世界重新定位:全球多極化趨勢與大國關係調整。中國評論,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orbachev, Mikhail(1987)。Perestroika i Novoe Myshlenie: Dlya Nashei Strany i Dlya Vsevo Mira。Perestroika i Novoe Myshlenie: Dlya Nashei Strany i Dlya Vsevo Mira。Moskva。  new window
2.(明)劉吉(1997)。社會主義改革論。社會主義改革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景杉(1991)。中國共產黨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閻學通(1996)。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耀鵬、胡克、白廣元(1991)。兩種制度的生死較量: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兩種制度的生死較量: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zezinski, Zbigniew K.(1979)。The Soviet Bloc: Unity and Conflict。The Soviet Bloc: Unity and Conflict。Cambridge。  new window
7.Wang, James C. F.(1995)。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s。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new window
8.薛漢偉(1988)。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劃分的理論和實踐。社會主義社會階段劃分的理論和實踐。安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enin, Vladimir Ilich(1949)。國家與革命。列寧文選(第二卷)。莫斯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鄧小平(1994)。目前的形勢和任務。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慶泉(1992)。中國改革的理論思考。中國改革的理論思考。河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翁杰明(1996)。與總書記談心。與總書記談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偉恆(1999)。蘇聯與亡和社會主義前景。蘇聯與亡和社會主義前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江炳倫(1976)。政治學論叢。政治學論叢。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imis, Konstantin M.(1982)。USSR: The Corrupt Society。USSR: The Corrupt Society。New York。  new window
16.王維澄、白克明(1991)。光輝的歷程‧偉大的使命─學習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光輝的歷程‧偉大的使命─學習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河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麥杰思(1997)。鄧小平的遺產‧江澤民的困境。鄧小平的遺產‧江澤民的困境。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90)。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谷城(1997)。認識中國:共產黨政治領袖。認識中國:共產黨政治領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80829)。人民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