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歐洲銀行業尋求合併的前景
書刊名: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作者:鍾世靜
出版日期:1999
卷期:44
頁次:頁180-186
主題關鍵詞:歐洲銀行業合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除了歐元之外,歐洲各銀行主張合併的根本原因很容易了解。他們在傳統業務上正處於長期的衰退:在資產方面,他們面臨了來自資本市場逐漸增加的競爭;在負債方面,他們與共同基金、保險公司及其他金融服務業者從事競爭。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各銀行也經常出售上述的金融產品。在美國,人們對資本市場的偏愛已明顯地提升,銀行放款只占總金融資產的四分之一。雖然此數據在歐洲要高得多--從英國的五百 % 至法國與德國的75%--惟現正呈現逐漸下滑的走勢。在缺乏成本調降的情形下,新加入者對銀行業加重了淨利差縮減的壓力。在英國,超級市場、保險業者與消費者融資企業群聚於儲蓄、抵押與信用卡市場。使用新的或更便宜的銷售方式,例如: 電話,他們能夠削弱某些銀行的競爭力。在法國、德國與義大利,成本通常吞噬了銀行收入的70% 以上。相對上,美國的銀行成本只占58%。在歐洲大陸,銀行業的資本報酬率(returns on equity)遠較美國與英國的為低。理論上,當電子銀行業務的成長愈加重要時,合併能夠藉由諸如:分攤新電腦系統成本的方式,以幫助銀行降低成本。在股東要求更高資本報酬率(通常為15%至20%的壓力,及銀行自行提升報酬率的能力有限之下,銀行合併不失為一可行之道。可以確定的是,歐洲銀行合併的腳步加快。但是,合併之路的前景佈滿了荊棘。障礙主要來自於既得利益、市場結構與銀行所有權的僵固性。誠如英國對加入歐元行列所報持觀望拖延的態度一般,即使在歐元區域,大多數的歐洲銀行將如同法國國家巴黎銀行一般,面對較為茫然的異國情況,會比較偏愛與本財銀行約合併。
期刊論文
1.(19990313)。Folie de grandeur。The Economist,1999(Mar.),19。  new window
2.(19990313)。Easier said than done。The Economist,1999(Mar.),89-93。  new window
3.(1999)。Banks on bended knee。Institutional Investor,1999(Mar.),53-57。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