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國慧三級跳遠三跳起跳技術之運動學分析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連振杰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3:3=51
頁次:頁117-124
主題關鍵詞:女子三級跳遠技術類型起跳技術運動學分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9
本研究以兩部每秒60張畫面的攝影機拍攝八十五牛國際田徑邀請賽上王國慧的三級跳遠動作,以十四個肢段、二十關節點的人體模型,實施二度空間的影響分析,與國外優秀選手比較。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王國慧的三級跳遠技術具有以下的特徵: 1.王國慧採用的是以跳躍為鋹的平跳型技術,這是與其目前身體訓練水準相應的一種保守的落後的選擇。為了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建議王國慧改進技術,採用平衡式技術類型。 2.王國慧的三跳總水平速度損失率雖然接近模式的邊緣,但以損失必要的垂直進度而獲得,這種片面的技術是不可取的。 3.在三跳的支撐階段,王國慧跳躍階段的特徵與優秀運動員接近,但單腳跳、跨步跳顯得特吸薄弱,其表現出的特點是單腳跳的起跳速度角過小,跨步跳的水平速度損失率過大,前兩跳的支撐時間相同,這些皆不利於在盡量減少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而得節必要的垂直速度。 二、王國慧在三跳中過大的著地角與過小的起跳角,不利爆發力量的發揮。這些技術上的不足,是由於王國慧全身及腿部肌力不足歐造成,建議加強王國慧的專項力量與技術的訓練。
期刊論文
1.中華田徑編輯部(1994)。第十二屆廣島亞運會。中華田徑,5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凱(1998)。從雅典世錦賽看現代男女三級跳遠技術。田徑,1998(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鷺江(1996)。論速度在我國女子三及跳遠技術中的地位。福建體育科技,1996(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onley, Milan(1992)。Speed, Technique and statistics in the women’s triple jump。Track Technique,1992(Feb.),3863。  new window
5.游正忠、邱于展(19970200)。三級跳遠最理想階段比率之探討。大專體育,29,136-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立群、洪得明(1997)。國內優秀男子三級跳遠選手支撐階段動作的運動學分析。86年學術研討會,86-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振杰(1995)。我國女子三級跳遠現狀的剖析及發展的若干對策。台南:台灣復文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體育院系教材編審委員會、田徑編審組(1983)。田徑。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田兆鐘、侯福臨(1994)。教練訓練指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樹淵(1992)。田徑論。臺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村木幸人(1990)。三級跳遠。現代田徑技術。中國田徑協會田徑指南編輯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reyer, Vitold(1988)。The run-up and the take-off in the triple jump。The jumps contemporary theory,technique and training。tafnews press, book division of Track & Field new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