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時間論
書刊名:臺北科技大學學報
作者:劉錦賢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2:1
頁次:頁525-542
主題關鍵詞:時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時間乃感觸的直覺之純粹型式,隨感性以俱有,祇具經驗的實在性,無絕對的 實在性,乃一純粹的直覺、一形式的有,屬不相應行法。  時間其三大特性:(甲)整全性:全體先於部分,無最小單位;(乙)不可逆性:單向 直行,各時段不能同時共在;(丙)持續性:等速遷流,中無間隙。  時間乃想象心之主觀建構,一方面根據知性之規律,一方面行於感性之中,形成規模, 以媒介現象歸屬於範疇之下,其在知識形成之過程中,實占有重要地位。  誠心由智心坎陷而成。智心乃天地人物之大本,認知心祇是其權用,而可消融於智心。 時間乃認知心一形式之執,當智的直覺呈現時,時間之相頓時消解。  在此生有限之時間內,吾人固不可糟塌時間,損己害人;亦不宜耗費時間於名利之追逐 ,或消磨時間於當前之享樂;而當珍惜時間,精勤於德業,並進而超越時間以安頓生命。
圖書
1.Smith, Norman Kemp(1982)。Immanuel 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臺北:馬陵出版社。  new window
2.牟宗三(1983)。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82)。現象與物自身。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先謙(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1972)。四書集註。高雄:立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