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國族主義史學到生活史書寫 : 由《求禮柳氏家日記》看韓國殖民地史研究的演變
作者:陳姃湲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許雪姬 (總編輯) ; 王美雪 (執行編輯)
集叢:日記中的國族
頁次:221-273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國族主義史學生活史書寫求禮柳氏家日記韓國殖民地史研究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Catherine O'Sullivan、吳開平、蔡娜編(2006)。一種特殊的文本--日記在西方的發展歷史及未來。山西檔案,2006(3),4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致榮(2004)。從日記看大韓帝國末期至日治時期兩班小地主的生活空間--以柳瑩業的《紀語》爲例。大韓地理學會誌,39(6),92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尹海東、勝井たけし(2002)。植民地認識の「クし一ソ— ソ」--日帝 下 の「公共性」と規律榷力。現代思想,2002(5),132-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申相燮(1999)。求禮雲鳥樓 (傳統上層階級往宅)之營造思想所究。韓國庭園學會誌,17(2),69-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申爽鎬(1960)。朝鮮王朝實錄的編篡與保管。史叢,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安光鎬(2004)。朝鮮後期文化柳氏之求禮五美洞遷徒與定居過程。朝鮮時代史所究,30,167-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朴秀桓(2004)。從求禮柳氏家的生活日記《紀語》看近代日常生活的面貌--以測量、保險、照相、收音機爲中心。生活文物所究,1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朴秀桓(2004)。求禮柳氏家的生活日記《紀語》的數位化計劃--HRAF生活史研究基本資料庫之建構。古文書所究,25,259-2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朴宣注(2002)。位於全羅道的慶尚道樣式建築、雲鳥樓。民俗消息,80,1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朴益秀(1994)。從史科考察求禮雲鳥樓的建藥方式。建築歷史研究,6,203-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朴益秀(1998)。求禮雲鳥樓的建築史所究--以記錄創建過程與規模變化的文獻資料爲中心。大韓建築學會論文集,14(2),195-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海濬(1996)。透過大韓帝國與日治時期的「生活日記」看村落生活--以求禮柳氏家的《是言》與《紀語》爲中心。精神文化研究,65,99-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鍾範(1992)。地稅問題在1910年前後的發展過程--以全羅南道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爲例。歷史所究,1,189-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鍾範(1994)。20世紀小地主農家的農業經營與農民生活--以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爲例。學林,1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承晚(1993)。李承晚日記首次公開 (上)。韓國論壇,48,7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承晚(1993)。李承晚日記首次公開 (下)。韓國論壇,49,14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辛承云(2001)。儒教社會的出版文化--以朝鮮時代文集編幕與刊行爲中心。大東文化研究,39,365-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京錫(1999)。1998年韓國歷史學界的回顧與展望 : 韓國史部分近代二(1910-)。歷史學報,163,154-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板垣竜太(2004)。「植民地近代」をめぐつて--朝鮮史所究における現狀と課題〉。歷史評論,654,35-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法學所究所刊行部(1983)。俞致衡日記。漢城大學法學,24,148-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相泰(2000)。日治時期尹致昊的精神世界。歷史學報,165,103-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金敏喆、趙世烈(2006)。「親日」問題的近期所究動向與課題。史叢,63,167-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周官(2005)。建構生活史資料庫的意義與方法--以20世紀民眾生活史資料庫爲例。地方史與地方文化,8(1),217-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洪銀珍(1998)。求禮文化柳氏家的韓文所志。古文書研究,13,111-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仲錫(1993)。回顧與展望 : 1990-1992 年的韓國史學界 : 現代( 1910-)。歷史學報,140,203-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崔秀榮、金光鉉、洪大炯(2001)。透過全羅求禮五美洞家圖看雲鳥樓的空間結構。大韓建築學會論文集計劃系,23(6),13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崔萬峰(1997)。求禮雲鳥樓的庭園所究。韓國庭園學會誌,15(2),147-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康鈴子(1985)。甲申政變の問題点--《甲申日錄》の檢討を通 じて。朝鮮史研究會論文集,22,11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錫興(2001)。韓國歷史學界的回顧與展望 : 轉國史部分 : 近代二(1910-1945)。歷史學報,171,21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曹恩(1991)。日治時期鄉村兩班的家庭生活變化--以求禮柳氏家的生活日記爲中心。女性、家族、社會,1,6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都冕會(2001)。失落殖民主義的「殖民地近代性」。歷史問題所究,7,251-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康定燮(1997)。朝鮮時代日記類資料的性質與分類。歷史與現實,24,220-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鄭求福(1996)。朝鮮時期日記類資料的性質。精神文化研究,19(4),3-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鄭昌權(2003)。透過日記窺探我們的生活史。韓國學研究,18,219-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鄭肯植(1998)。求禮文化柳氏家 1816 年記錄之法學考察。古文書所究,14,99-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鄭夏英(1996)。朝鮮時期日記類資料在文學史上的意義。精神文化研究,19(4),25-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鄭容和(2001)。文明開化論的陷阱--以《尹致昊日記》爲中心。國際政治論叢,41(4),297-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鐘秀(1999)。婚禮的程序及其意義--以 1920-40 年代求禮雲鳥樓的婚禮資料爲中心。民俗學研究,6,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精谷憲一(1985)。甲申政變 • 開化派研究の課題。朝鮮史所究舍論文集,22,3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韓興壽(1985)。韓國學界對於甲申政變的評價。韓國政治外交史論叢,1,139-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Kim, Young-Seok(2006)。從《是言》與《紀語》看過渡時期對於日常生活法律的認識與應對。法史學研究,34,133-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安光鎬(2000)。從移居全羅道求禮地方過程看朝鮮後期文化柳氏家的內外紛爭(碩士論文)。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朴秀桓(2003)。韓國史料的數位化實驗--以求禮五美洞文化柳氏家的生活日記《紀語》爲中心(碩士論文)。西江大學,漢城(서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朴錫斗(1997)。日治時代小地主農家的經濟--以求禮郡吐旨面「柳氏家文書」爲中心(博士論文)。高麗大學,漢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鍾範(1994)。19世紀末20世紀初鄉村社會的結構與祖稅制度的改編--透過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柳氏家文書》之分折(博士論文)。延世大學,漢城(서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崔秀榮(2002)。朝鮮時代上層階級住宅的空間中心研究(博士論文)。漢城市立大學,漢城(서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im, Young-Seok(2006)。過渡時期朝鮮知識分子對於法律制度的認識與應對--以求禮柳氏家《是言》與《紀語》爲中心(碩士論文)。漢城大學,漢城 (서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Lee, Soon-Cheon(1985)。朝鮮時代上層階級住宅的造園(碩士論文)。建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1986)。辭海。臺北市:臺灣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hin, Gi-Wook、Robinson, Michael(1999)。Colonial Modernity in Korea。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new window
3.大韓民國文教部國史編篡委員會(1950)。轉國史料叢書第十九 :尹致昊日記。漢城 (서울):探求堂(탐구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炳泰、朴玉花、張舜範(1994)。韓國古文書整理法。城南 (성남):韓國精神文化所究院 (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尹致昊、朴正信(2001)。國譯尹致昊日記。漢城(서 울):延世大學出版部(연세대학교출판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尹致昊、宋炳基(2001)。國譯尹致昊日記。漢城 (서울):延世大學出版部(연세대학교출판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化財廳(2000)。求禮雲鳥樓補修資料。文化財廳(한국문화재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申明直(2003)。摩登青年闊步前進京城--從漫文漫書看近代的面貌。漢城 (서울):現實文化所究 (현실문화연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申明直、岸井紀子、古田富建(2005)。幻想と絕望 : 漫文漫畫で談み解〈日本統治時代の京城。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秉直、李榮薰(2001)。慶尚北道醴泉大渚里的農民生活--韓國近世村落生活史。漢城:一朝閣(일조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朴錫斗(1995)。土地所有制與地稅制在大韓帝國與 日治時期的變化:以全南求禮郡柳氏家爲例。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朴錫斗(1996)。大韓帝國與日治初期朝鮮農村社會結構與社會組織所究 : 以全南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爲例。漢城 (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 (한국농 촌경제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朴錫斗、李斗淳(1995)。大韓帝國與日治時代兩班小地主的收支變化--以求禮柳氏家爲例。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雨卿(1995)。韓國的日記文學。漢城(서울):集文堂 (집문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斗淳、朴錫斗(1993)。大韓帝國與日治時期的兩班小地主之農業經營--以求禮柳氏家爲例。漢城 (서울):轉國農村經濟研究院(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光洙(1971)。李光洙全集。漢城 (서울):三眾堂 (삼중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光麟(1975)。開化黨所究。漢城 (서울):一潮閣 (일조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村山智順、朝鮮總督府(1931)。朝鮮の風水。京城:朝鮮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永稿(1975)。抗日運動家的日記。漢城 ( 서울):端文堂 (서문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金振松(1999)。現代性的形成--京城也需要舞廳。漢城(서울):現實文化研究 (현실문화연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晉均、鄭根植(1997)。近代主體與殖民地規律權力。漢城 (서울):文化科學社(문화과학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金振松、安岡明子、川村亞子(2005)。ソウルにタソスホルを--1930年代朝鮮の文化。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金允植、國史編撰委員會(1970)。陰暗史。漢城(서울):探求堂 (탐구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金允植、國史編撰委員會(1971)。續陰暗史。漢城 (서울):探求堂 (탐구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姜範錫(2006)。被遺失的革命--甲申政變研究。漢城 (서울):松 (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柳永烈(1985)。開化期的尹致昊研究。漢城(서울):Hangil 社(한길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宮嶋博史(1991)。朝鮮土地調査事業史の所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耘平語文所究所(1996)。金星版國語大辭典( 〇 — 참 )。漢城 (서울):金星出版社(금성출판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國立民俗博物館(1988)。求禮雲鳥樓。漢城(서울):民俗博物 ( 민속박물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國學振興研究事業推進委員會(1998)。古文書集成 (37) 求禮文化柳氏篇 (一)。城南 (성남):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國學振興研究事業推進委員會(1998)。古文書集成(38) 求禮文化柳氏篇 (二)。城南 (성남):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國學振興研究事業推進委員會(2000)。韓國學資料叢書(28) 求禮文化柳氏生活日記。城南 (성 남):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 (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德順(1985)。韓國隨筆文學史。漢城 (서울):Saemun 社( 새 문사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教育部中國大辭典編篡處(1973)。國語辭典。臺北:正統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梁賢惠(1994)。尹致昊與金較臣--近代朝鮮的民族認同與基督數。漢城 (서울):Hanwool (한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趙昌容(1993)。刻印版白農實記。天安 (천안):獨立紀念館韓國獨立運動史研究所 (독립기념관 한국독 립운동사 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猛基(2006)。韓國言論人物思想史。坡州 ( 파주):Nanam 出版社 ( 나남출판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逸梅、陳左高(1992)。中國近代文學大系 • 第九集• 第二三 卷 • 書信日記集一。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盧平久(1981)。金教臣全集第五卷 :日記上。大邱 (대구):一心社 (일심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檀國大學附設東洋學所究所(1987)。張志淵全書。漢城(서울):檀國大學東洋學所究所 (단국대학교 동양학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韓國古文書學會(2006)。栩栩如生的朝鮮風景。漢城 (서울):歷史批評社 (역사비평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韓國生活史博物館編撰委員會(2000)。韓國生活史博物館。漢城(서울):四季出版社 (사계절출판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1)。農村與農業結構變化之所究--求禮柳氏家的地稅分定記1914-1941。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1)。農村與農業結構變化之所究--求禮柳氏家的農家日記1912-1942。漢城 (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1)。農村與農業結構變化之所究--求禮郡的社會組織文書1871-1935。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1)。農村與農業結構變遷資料--求禮柳氏家生活日記 (下)1916-1936。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1)。農村與農業結構變還資料--求禮柳氏家生活日記 (上) 1851-1915。漢城(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2)。大韓帝國與日治時期地主階層的農業經營資料--求禮抑氏家的秋獲記 1898-1941。漢城 (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 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2)。大轉帝國與日治時期地主階層的農業經營資料--求禮柳氏家的當用錄 1898-1942。漢城 (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 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1992)。大韓帝國與日治時期地主階層的農業經營資料--求禮柳氏家的糧米冊 1902-1942。漢城 (서울):韓國農村經濟研究所( 한국농촌경제연구 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韓國歷史研究會(2005)。朝鮮時代的人如何度過每一天。漢城 (서울):青年社 (청년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金敏喆(2005)。親日記錄的現況與課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駒込武、許佩賢(2004)。臺灣的「殖民地近代性」。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淳佑(2000)。求禮文化柳氏生活日記。韓國學資料叢書 (28) 求禮文化柳氏生活日記。城南 (성남):轉國精神文化所究院 (한국정신 문화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朴錫斗(1997)。地主階級針對土地調査事業的認識與對應--以全南求禮郡柳氏家爲例。朝鮮土地調査事業研究。漢城:民音社(민음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承俊(1998)。文化柳氏家、求禮雲鳥樓與其所藏的古文書。古文書集成 (37) 求禮文化柳氏篇 (一)。城南 (성남):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한국정신문화연구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海濬(1997)。大韓帝國時期日記記錄中的義兵資料--以求禮柳氏家 《是言》與《紀語》爲中心。韓國民族運動史研究。漢城(서울):Nanam(나남줄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鍾範(1991)。針對1908-1909年總督府調査課稅地的實證研究--以全羅南道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爲例。歷史與現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鍾範(1995)。大韓帝國與日治初期的土地調 査與地稅問題--以全羅南道求禮郡吐旨面五美洞爲中心。大韓帝國的土地調査事業。漢城 (서울):民音社 (민음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鍾範(2001)。求禮郡五美洞的農家移住與賦稅。大邱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隆志(2004)。殖民現代性分折與臺灣近代史研究--本土史學史與方法論。跨界的臺灣史研究-- 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松本武祝(2004)。有關朝鮮「殖民地近代性」論點之整理與重見。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