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考古學與科際合作 : 理論與實際
作者:李匡悌 引用關係
書刊名:學術史與方法學的省思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編)
頁次:263-277
出版日期:2000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
主題關鍵詞:考古學科技合作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金子壽衛男(1978)。台灣にねける貝塚の分布と其の構成貝類につい。大阪府立市岡高等學校紀要,2,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宮本延人(1931)。臺灣の先史時代遺跡の概要。史學,10(4),689-6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殷海光(19630800)。論科際整合。文星,12(4)=70,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iley, G. N.(1975)。The Role of Molluscain in Coastal Economies: The Result of Midden Analysis in Australia。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1),45-62。  new window
5.李濟(19620200)。再談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3,351-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直(19750600)。中國考古學上的放射性碳素年代及意義。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29-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張光直(1995)。考古學看臺灣本土研究的幾個途徑。第一屆臺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師大人文教育中心。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光周(1985)。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匡悌(1993)。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基地龜山史前遺址調查評估研究報告。高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佩珊(1993)。台南地區全新世貝類化石之碳氧同位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于高(1993)。晚更新世以來南臺灣地區海水面變化與新構造運動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匡悌(1994)。探討臺灣南端史前聚落的海洋適應:以龜山史前遺址為例。高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景陽(1992)。貝類。臺北:渡假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lark, J. G. D.(1952)。Prehistoric Europe: The Economic Basis。London:Methum。  new window
4.Meehan, Betty(1982)。Shell Bed to Shell Midden。Canberra: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new window
其他
1.杜正勝(1997)。新史學與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傅斯年先生紀念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光直(1977)。「濁大計劃」與民國六一~六三濁大流域考古調查。臺灣省濁水溪與大肚溪流域考古調查報告。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光直(1997)。對中國先秦史新結構的一個建議。中國考古學與歷史學之整合研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shburn, S.、Lancaster, C.(1968)。The Evolution of Hunting。Man the Hunter。Chicago:Aldine-Atheston。  new window
4.Binford, Lewis R.(1968)。Post-Pleistocene Adaptations。New Perspectives in Archaeology。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