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附條件訴訟調解協議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彭世忠蒲維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
頁次:91-98
主題關鍵詞:訴訟調解再爭議性底線正義確認條件成就之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附條件訴訟調解在司法實務中呈膨脹化態勢,包括執行難在內的諸多問題應然而生,直接原因是現行法的既存缺陷致成,根本原因在訴訟調解價值目標錯位。附條件訴訟調解協議既然含納新的實體權責關系、內存效力待定性特征,那么再爭議性即為其制度硬傷,且無醫治良方,制度摒棄抑或完善成為兩難抉擇。在"相對合理主義"理論面對現實的思路下,堅守"有權利即有救濟"的底線正義即為相對合理。大陸法系訴訟和解的救濟模式為完善既存制度提供了借鑒參考,兩種救濟方式的選擇是其題中之義。執行權不能僭越審判權的法理蘊含昭示了通過執行程序實體化完善救濟機制的違理性,另行訴訟方式成為附條件訴訟調解再爭議救濟機制的必然選擇。"確認條件成就之訴"的制度構建動議僅為引玉之磚,其成敗得失有待實踐檢驗。
期刊論文
1.王杏飛(2006)。法院調解擔保制度探析。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春光(1993)。經濟糾紛案件不應附條件調解。人民司法,19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冠猛(2012)。民事調解擔保條款中的常見問題及解决思路。人民司法,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浩(1996)。論調解不宜作為民事審判權運作方式。法律科學,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衛平(2004)。論民事訴訟的契約化--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作業。中國法學,2004(3),75-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浩(2012)。當下法院調解中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調解案件大量進入強制執行研究。法學,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蘇力(2010)。關於能動司法與大調解。中國法學,2010(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奧特馬.堯厄尼希、周翠(2003)。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玉波(2003)。民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衛平(2010)。回歸"馬錫五":精神還是方式?。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達明、冀宗儒(1999)。1999年英國《民事訴訟規則》詮釋。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杰弗裏.C.哈澤德米、歇爾.塔魯伊、張茂(1998)。美國民事訴訟法導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兼子一、竹下守夫、白綠鉉(1995)。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衛平(2004)。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橋宏志、林劍鋒(2003)。民事訴訟法:制度與理論的深層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達明(2002)。比較民事訴訟法初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閻繼勇,常清利,趙海永(20130411)。案結事了人和的濱州探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新昌法院在民事調解書中附加督促和擔保條件提高自動履行率顯成效,http://www.sx-court.cn/E_ReadNews.asp?NewsID=1550, 2013/0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朝陽,呂進才(20041104)。民事調解協議不應附條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連升(1303)。附條件訴訟調解存在的問題及對執行工作的影響,http://www.hn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30340, 2013/0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