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逮捕程序若干證據法難題及其破解--法解釋學角度的思考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萬毅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83-91
主題關鍵詞:逮捕證明對象證明標準非法證據排除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逮捕環節作為訴訟程序中的重要環節,同樣應適用證據裁判原則。在逮捕的實體要件中,社會危險性要件雖然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實的預測,但仍需要一定證據進行證明,證明可以采取直接證明或間接證明的方式,充分利用推論的證明作用。由于逮捕環節尚且處于證據收集階段,且需要對社會危險性進行證明,所以不應實行"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而只需達到"相當理由"或"優勢證據"的標準即可,但實踐操作中應將"相當理由"或"優勢證據"作為底限。在逮捕環節中,檢察機關應有依職權調查取證的權力,且當對非法證據進行調查時,應允許采取較為寬泛的調查手段。
期刊論文
1.周洪波(2011)。實質證據與輔助證據。法學研究,20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秀莉、關振海(2014)。逮捕條件中社會危險性評估模式之構建。中國刑事法雜誌,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賀恒揚(2009)。對逮捕必要性條件的理解和把握。河南社會科學,200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龍宗智(2005)。證據分類制度及其改革。法學研究,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宗智(2006)。"大證據學"的建構及其學理。法學研究,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朗勝(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政峰、del Carmen, Rolando V.(2006)。美國刑事偵查法制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鈺雄(2005)。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澤天(2002)。刑事訴訟法論。臺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托馬斯‧魏根特、岳禮玲、溫小潔(2004)。德國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口守一、劉迪(2000)。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保生(2013)。證據法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謙(2012)。《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理解與適用。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俊益(2001)。刑事訴訟法概論。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克勞思‧羅科信、吳麗琪(2003)。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