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東漢文學創作地理整體格局及其變遷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劉德杰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頁131-135
主題關鍵詞:東漢文學創作地理中州士人洛陽許都鄴城襄陽交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東漢詩文創作大都不在文士籍貫地而在其活動地,文學創作中心基本上都在政治文化中心。東漢詩文創作長期集中在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州地區。漢獻帝以后,諸侯紛爭,文士蓬轉,文學創作地理格局隨之變遷,許都、鄴城先后成為北方的文學創作中心,各自出現短暫文學繁榮。同時,中州士人避亂南徙,在襄陽、交趾等地匯集,數年間,當地文學創作空前活躍。東漢文學創作中心從一到多的變遷,實為當世政治格局變遷的一個縮影。
期刊論文
1.李瀋陽(2013)。漢代易學人才的分佈及其變動。江漢論壇,20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壽、裴松之(2000)。三國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俞紹初(2005)。建安七子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樵(1999)。古文苑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欽若(1999)。冊府元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瞱、李賢(1965)。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鍾嶸、曹旭(1994)。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常璩、劉琳(1984)。華陽國志校注。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充(1974)。論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公持(1982)。建安七子詩文系年考證。文學遺產增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