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化符號與空間價值:互聯網思維下的城市形象傳播與塑造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劉丹李杰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6)
頁次:154-158
主題關鍵詞:符號空間網絡城市形象傳播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大眾傳媒是人們了解信息、掌握社會動態的技術手段,更是人們了解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目前,技術的進步把人們帶到社會變遷的十字路口,互聯網思維下的傳播路徑更加多元化,這為城市形象的構筑和傳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大眾傳媒對城市形象最好的傳播方式是提取其文化符號、構筑其空間價值,并將這些資源轉化成一種"文化資本",依靠互聯網手段進行傳播和擴散。城市在不斷發展,大眾傳媒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也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動態過程,如何在新的傳播技術手段支持下挖掘城市文化符號及其內涵,使城市形象傳播成為城市化進程的可持續發展動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期刊論文
1.毛艷楓、李新朝(2014)。基於賽珍珠文化的第三方文化空間--鎮江城市形象的跨文化傳播策略。新聞界,20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ebord, Guy-Ernest、王昭鳳(2006)。景觀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stells. M.、崔保國(2001)。信息化城市。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umford, Lewis、宋俊嶺、倪文彥(2005)。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凱文.林奇、方益萍(2014)。城市意象。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stells, Manuel、夏鑄九、王志弘(2001)。網絡社會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ourdieu, Pierre、包亞明(1997)。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布爾迪厄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姆斯.羅爾、董洪川(2012)。媒介.傳播.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途徑。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文春英,張婷婷。城市形像傳播進入3.0時代,http://www.qstheory.cn/culture/2015-02/2​​8/c_1114466979.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俊玉。丁俊傑:城市形像傳播的受益者是百姓,http://epaper.ccdy.cn/html/2014-07/05/content_129886.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