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有企業MBO質疑--基於產權主體角度的批評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何應期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2)
頁次:103-106
主題關鍵詞:國有企業MBO管理層收購產權主體公司治理資產定價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國有企業的合同組織形式與私有企業不同,其產權主體是清楚的。國有企業實施MBO(管理層收購)必須考慮產權主體的利益。以此邏輯為基礎,建立了國有企業產權主體接受MBO的條件模型。該模型表明,此條件很難實現。結合經濟現實,進一步展開對該模型的討論。分析結果表明,國有企業產權主體傾向于因其利益動機而否定MBO。由此可知,國有企業MBO是不適宜的。
期刊論文
1.鄭偉(2013)。國有企業改革中MBO交易定價問題研究。中國註冊會計師,20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明(2010)。國有企業MBO實踐探討。經濟師,201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建輝、張慶(2011)。從雙匯改制看國企曲線MBO。企業管理,20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西、李曉琳(2011)。淺談我國國有企業MBO。技術與市場,2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聰(2011)。MBO對我國企業改革的影響。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錫軍(2010)。淺析管理層收購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的應用。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皓、任文燁(2012)。跨國並購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研究--基於曲線型MBO視角。經濟體制改革,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屏(2004)。從中國現階段的MBO看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績效。海派經濟學,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哈特(1998)。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德姆塞茨(1999)。所有權、控制與企業--論經濟活動的組織。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