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為誰歌唱:彝族原創流行音樂的價值解讀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李娜娜
作者(外文):Li, Na-na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7)
頁次:86-89
主題關鍵詞:彝族流行音樂創新Yi nationalityOriginal pop musicInnov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當前,彝族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面臨著主流文化的巨大沖擊,如何有效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成為社會各領域長期研究的話題。流行音樂作為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有效傳播媒介之一,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通過梳理彝族原創流行音樂發展的歷史軌跡,解讀彝族文化內涵在流行音樂中的融合創新作用,探討了彝族流行音樂對彝族民族文化繼承與創新的社會意義與價值。
期刊論文
1.陳帆(2012)。現代語境中的民族文化傳承--《畢摩》舞蹈音樂創作的思考。貴州民族研究,2012(4),98-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文竹(2013)。記錄.解讀.傳播--彝族原創流行音樂的文化傳播研究。新聞學論集,2013(29),8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金發(2011)。人類學視野下的彝族流行音樂--以山鷹組合為例。學理論,2011(3),148-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怡璇(2015)。涼山彝族原創流行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以吉杰和莫西子詩的歌曲為例。邢臺學院學報,2015(3),161-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曲日光(2014)。彝族音樂在當今流行樂壇的生存與發展。音樂時空,2014(24),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亞雄(2014)。四川彝族民歌音樂風格及傳承價值探索。貴州民族研究,2014(11),100-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福梅、夏鬱(2015)。涼山彝族民歌藝術特徵研究。貴州民族研究,2015(7),86-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梁慧萱(2011)。從邊緣到核心:臺灣原住民歌手與流行音樂市場的傳播。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