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少數民族文化符號的消亡研究
書刊名:貴州民族研究
作者:羅彬彬
作者(外文):Luo, Bin-b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7)
頁次:102-105
主題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傳播Ethnic minoritiesCultural symbolsCommuni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民族文化符號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抽象和濃縮,對民族文化有表征意義,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傳播、傳承和延續。民族文化符號消亡和社會環境轉變下民族文化符號的價值淡化、傳承傳播不力有直接關系,要緩解民族文化符號的消亡危機就必須針對以上問題,對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價值重構、加強法律保障、增加經濟投入,促進民族文化符號建設,增強民族文化符號的生命力。
期刊論文
1.謝青(2015)。西南少數民族圖案傳承應用的符號學邏輯。貴州民族研究,20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偉(2014)。少數民族服飾設計中的歷史記憶符號研究--以苗族服飾為例。貴州民族研究,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麗婷(2015)。民族文化符號的建構與傳播。昆明:雲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麻三山(2010)。隱藏在記憶裏的文化符號--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平(2014)。雲南石林彝族特殊的文化符號--撒尼人摔跤。昆明:雲南民族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