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延續與漸變:近代冀中定縣農業生產及其動力
書刊名:歷史研究
作者:李金錚
作者(外文):Li, Jinzheng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3)
頁次:95-111+190-191
主題關鍵詞:冀中農業傳統增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冀中定縣的農業生產,為近代中國農村經濟變遷提供例證。在生產條件上,基本沿襲祖輩特色,既反映了傳統經驗的適應性,也是人多地少、勞動力剩余之下的無奈。與此同時,在民間組織與政府機構的推動下,農具、作物以及灌溉等方面也顯現出現代農業的跡象。在農作物結構上,仍以傳統糧食作物為主,商品作物尤其是棉花種植面積也有明顯擴大,國外市場需求已成為一個重要變量。盡管如此,農民很少將土地孤注一擲地用于種植經濟作物,利潤追求有限。糧食總產量有所提高,其增長不是靠耕地面積的擴大,而是靠畝產量的增加,畝產量的增加又源自生產條件的改善尤其是勞動力的大量投入。這雖導致勞動生產率低下,但農民生存效用增加了。農業生產體現了傳統與新面相、增長與不發展、連續大于跳躍的漸變特征,農民的貧困狀態并未發生根本轉變。在艱難之中,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還能維系和堅持,表明小農經營仍有頑強生命力。
期刊論文
1.郭德宏(1989)。舊中國土地占有狀况及發展趨勢。中國社會科學,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建雲(1997)。近代華北平原地租形態研究--近代華北平原租佃關係探索之一。近代史研究,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景漢(1934)。華北農村人口之結構與問題。社會學界,8,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7)。二十一年度河北省各縣家畜家禽數量統計表。冀察調查統計叢刊,2(2),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章有義(1991)。海關報告中的近代中國農業生產力狀况。中國農史,19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樊寶勤(1937)。平教會改進定縣棉業之成績。民間,3(21),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樊寶勤(1937)。定縣棉場。河北棉產彙報,33,1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樊寶勤(1936)。定縣三百表證農家中的一個實例。民間,3(10),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謝泳(2004)。一份關於中國農業史的歷史文獻--介紹〈改進中國農業與農業教育意見書〉。博覽群書,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培剛(1937)。清苑的農家經濟。社會科學雜誌,8(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翰笙(1988)。解放前後無錫保定農村經濟。中國農業合作史資料,198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景漢(1936)。定縣土地調查。社會科學,1(3),845-8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莫曰達(2000)。1840-1949年中國的農業增加值。財經問題研究,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孟平(1983)。1918-1947年河北省的棉花生產。河北學刊,19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承明(1989)。中國近代農業生產力的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景漢(1937)。從定縣人口總調查所發見之人口調查技術問題。社會科學,2(3),4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景漢(1934)。定縣農村經濟現狀。民間,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侯建新(1999)。國外小農經濟研究主要流派述評。世界歷史,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韓德章(1934)。河北省深澤縣農場經營調查。社會科學雜誌,5(2),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余澤棠(1936)。論合作農場運動。民間,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金錚(2010)。收入增長與結構性貧困:近代冀中定縣農家生活的量化分析。近代史研究,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金錚(2008)。也論近代人口壓力:冀中定縣人地比例關係考。近代史研究,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滕茂椿(1946)。定縣經濟現狀概觀。河北省銀行經濟半月刊,2(1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方績佩(1939)。保定定縣石家莊農村視察報告。農學月刊,2(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秀麗(1996)。中國近代糧食畝產的估計--以華北平原為例。近代史研究,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中央農業實驗研究所(1934)。民國二十三年全國旱災調查。農情報告,2(11),101-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華德、李陵(1936)。河北省定縣之田賦。政治經濟學報,4(3),452-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金錚(2012)。中國近代鄉村經濟史研究的十大論爭。歷史研究,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有義(1991)。近代中國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計。中國經濟史研究,1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37)。二十二年度河北省各縣家畜家禽數量統計表。冀察調查統計叢刊,2(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37)。二十三年度河北省各縣家畜家禽數量統計表。冀察調查統計叢刊,2(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景漢(1936)。定縣土地調查。社會科學,1(2),435+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杜修昌(1985)。農家經濟分析:1936年我國四個地區177農家記帳研究報告。北京:國家統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定縣1948年基礎數字統計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定州市統計局(2010)。定州統計年鑑(1990-20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定州市統計局(1990)。定州市社會經濟統計資料(1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定縣統計局(1980)。河北省定縣國民經濟統計資料(1949-19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朱洪啓(2004)。二十世紀華北農具、水井的社會經濟透視(博士論文)。南京農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承明(2001)。中國的現代化:市場與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景漢(1933)。定縣社會概況調查。北平: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翰笙、馮峰(1984)。解放前的地主與農民:華南農村危機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宗智(1986)。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清漣(1988)。人口:中國的懸劍。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伯重(2002)。理論、方法、發展趨勢:中國經濟史研究新探。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思(2005)。近代華北村落共同體的變遷--農耕結合習慣的歷史人類學考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世文(1991)。定縣農村工業調查。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金錚(2014)。傳統與變遷:近代華北鄉村的經濟與社會。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景漢(1934)。定縣經濟調查一部分報告書。定縣:河北省縣政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J. T. 施萊貝克爾、高田(1981)。美國農業史(1607-1972)。北京:農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1950)。華北典型村調查(一九四九年度)。北京: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應廉耕、陳道(1948)。以水為中心的華北農業。北京:北京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卜凱、喬啓明(1941)。中國土地利用。成都:金陵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寶琳、勞沅恩。直隸定州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伊仲才(1925)。翟城村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賈恩紱(1969)。河北省定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知(1936)。鄉村織布工業的一個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伯莊(1936)。平漢沿線農村經濟調查。上海:交通大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華商紗廠聯合會編輯部(1923)。民國十一年棉產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方顯廷(1934)。天津棉花運銷狀况。天津: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方顯廷(2011)。中國之棉紡織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Popkin, Samuel L.(1979)。The Rational Peasa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Berkele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劉光華(1932)。農業政策。南京:南京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侯建新(2002)。農民、市場與社會變遷--冀中11村透視並與英國鄉村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德.希.珀金斯、宋海文(1984)。中國農業的發展(1368-1968年)。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業鍵、高風(2008)。清代田賦芻論(1750-1911)。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若孟、史建雲(1999)。中國農民經濟--河北和山東的農業發展,1890-1949。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崔毓俊(1986)。憶往--一個農業科學工作者的回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懋春、張雄、沈煒、秦美珠(2001)。一個中國村莊:山東台頭。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卜凱、張履鸞(1936)。中國農家經濟:中國七省十七縣二八六六田場之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Gamble, Sidney D.(1954)。Ting Hsien: A North China Rural Community。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3.嚴中平(195509)。中國棉紡織史稿。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章有義(1957)。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西奧多‧W‧舒爾茨、梁小民(1999)。改造傳統農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伯重、王湘雲(2007)。江南農業的發展(1620-185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Marx, Karl、Engels, Frederick(197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32)。冀西井泉調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曲直生。河北棉花之出產及販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Scott, James C.、程立顯、劉建(2001)。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東南亞的反叛與生存。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方行、經君健、魏金玉(2000)。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48)。定縣工商業統計數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9)。典型戶勞動力使用調查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雨農(1934)。定縣牛村的平民教育(全宗號236,卷號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48)。平分前各階層占有土地房屋農具統計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9)。典型戶棉產調查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48)。定縣第十三區大興莊、新全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49)。家畜調查表,定州市檔案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定縣人民委員會(1962)。1949-1960年定縣國民經濟歷史資料(計劃統計資料類,第130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35)。定縣井田比例約數(1929年5月1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5)。呈報各集市產銷棉花數量(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方中(1985)。舊中國農業中使用機器的若干情况。中國近代經濟史論文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秀麗(1995)。農業自然資源和糧食生產。近代冀魯豫鄉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2009)。直隸。清代道光至宣統間糧價表。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