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宗教情懷教育與知識份子的心靈改革
作者:陳宏模
書刊名:跨世紀宗教與心靈改革;鄭志明 (主編)
頁次:103-136
出版日期:1998
出版項: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出版
主題關鍵詞:宗教情懷心靈改革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期刊論文
1.鄭志明(19970400)。臺灣「宗教教育」的問題商議。宗教哲學,3(2)=10,16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震(1998)。回首向來蕭瑟處。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詹棟樑(1997)。教育人類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龔鵬程(1997)。年報--1996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tiefel, R.(1988)。Persönlichkeitsbildung als Grundanliegen in der Lehrerbildung。Haupt。  new window
5.聖經公會。聖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治平(1997)。探索者的腳蹤。臺北:宇宙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邦茲(1985)。祈禱出來的能力。香港:宣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990418)。臺灣宗教學會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仰如(1995)。宗教哲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Roth, Heinrich(1968)。Pädagogische Anthropologie--Bildsamkeit und Bestimmung。Hannover:Hermann Schrodel。  new window
11.Lauha, Aarre(1978)。Kohelet。Neukirchen-Vluyn:Neukirchener Verlag。  new window
12.Westermann, Claus(1983)。Biblischer Kommentar Altes Testament Genesis--1. Teilband Kap. 1-11。Neukirchen-Vluyn:Neukirchener Verlag。  new window
13.劉真(1997)。宗教與教育。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真(19920616)。教育工作者應有深厚的哲學素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真(19980214)。道之以德--用宗教與教育拯救心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黛嫚(19980220)。經濟學者的文學後花園--孫震回首蕭瑟來時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聖嚴法師(19990226)。知識份子與宗教關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哲民。「人是什麼?」--由聖經看人的「永恆意識」,http://life.fhl.net/Philosophy/rel.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德蕾莎修女,三重市:統洋影視製作/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970913)。社論:「德蕾莎修女博愛的一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鄔昆如(1994)。人生三大問題。人生哲學。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教(1988)。德育的神學分析。德育原理。台北:文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迺臣(1997)。宗教與教育。教育哲學導論。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勝男(1994)。從宗教的信仰和思想談到宗教哲學。人與天的關係。臺北:中華民國宗教哲學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志明(1998)。儒學宗教性。儒學的現世性與宗教性。大林: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Osterwalder, Fritz(1995)。"Kopf Herz Hand"--Slogan oder Argument?。Pestalozzi--Umfeld und Rezepti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