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清代樂律學家地理分布研究
書刊名:中國音樂學
作者:石林昆趙振宇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67-74
主題關鍵詞:地理空間樂律學分布復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通過對樂律學家籍貫的分布復原,可以看出清代樂律學研究呈現出"南北兩極"的地理態勢,這一態勢可以說是自元、明以來樂律學研究中心南移趨勢的繼續發展。其中,京師作為政治中心,加之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對樂律學理論的偏好,形成京師發達區;南方樂律學研究的繁榮則是以良好的教育環境、安定的生活環境為基礎,形成蘇浙皖發達區;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嶺南人才不斷涌現,形成晚清閩粵發達區。
期刊論文
1.林存陽(2010)。汪紱與江永之書信往還。徽學,2010(6),266-2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席臻貫(1988)。從康熙皇帝的音樂活動看〈律呂正義〉。音樂研究,1988(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曉輝(2016)。乾嘉音樂學術論略。中國音樂學,2016(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自浩(2007)。淺析陳澧〈聲律通考〉要旨。中國音樂學,2007(4),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俊輝(2012)。〈律呂新書〉編撰始末考。音樂研究,201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帆(2007)。略論清代中期的理學。朱子學刊,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林昆(2012)。論江永對朱載堉樂律學思想的繼承與進一步實證研究。中國音樂學,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陸曉彤(2013)。“管色”名義考。齊魯藝苑,2013(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俊輝(2013)。明清時期音樂文獻發展述要。交響,2013(4),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譚映雪(2013)。從〈律話〉背景材料看作者的學術路向及價值。中國音樂學,2013(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世榮(2005)。梅瑴成對江永〈翼梅〉引起的中西天文學之爭。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修海林(2009)。中國音樂史學的多層開放研究結構與學科建設。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9(2),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際洲(2011)。音樂文化與地理空間--近三十年來的區域音樂文化研究。音樂研究,2011(3),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陶陶(2015)。近古時期七弦琴泛音理論初探(碩士論文)。天津音樂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曉光(2005)。徽州傳統學術文化地理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桑坤(2011)。王坦〈琴旨〉中琴律思維初探(碩士論文)。天津音樂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靜(2010)。清代常州莊氏家族家學研究(碩士論文)。揚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蔭瀏(1952)。中國音樂史綱。萬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鼎芬、丁長仁、吳道熔(2003)。宣統番禺縣續志。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長庚(2002)。律話‧跋。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北京圖書館(1999)。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6)。清史稿‧樂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恩涌、胡兆量、周尚意、赫維紅、劉岩(2008)。中國文化地理。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君德、靳潤成、周克瑜(2007)。中國政區地理。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