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基於一鐘兩音的曾侯乙編鐘十二音結構形態
書刊名:中國音樂學
作者:黃大同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4)
頁次:27-38
主題關鍵詞:曾侯乙編鐘一鐘兩音三鐘六音六鐘十二音三音組結構形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一鐘兩音不僅是先秦青銅樂器制造上的重大發明,也是設計、建構整個曾侯乙編鐘音系統、包括其鐘體十二音結構的邏輯起點和基石。在其受制于大小三度音程關系的限定條件下,周代樂人通過正側鼓音的十二音名配置和一鐘兩音的特定組合模式,把以音名呈現的、以單個三音組為十二音結構單元、由宮、徵、商、羽四個原位三音組形成的理論十二音,轉換設計成一種以一鐘兩音為構音單位的鐘體十二音結構。在曾侯乙編鐘的主體——中下層甬鐘和上層绹紋鈕鐘上,它是以三鐘六音的"一橫兩縱"或"三橫縱疊"組合模式構成的一對三音組為結構單元,由兩對三音組結構單元相加而成的六鐘十二音結構形態。由此,也產生了相應的三音組連接規律和音高排列樣式。通過一鐘兩音的研究視角發現,一些幾成定論的曾侯乙編鐘樂律學前期成果需要重新驗證。
期刊論文
1.黃翔鵬(1981)。曾侯乙鐘、磬銘文樂學體系初探。音樂研究,1981(1),2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序(1990)。先秦編鐘"雙音"規律的發現與研究。中國音樂學,1990(3),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勤(2014)。葉家山M111號墓編鐘初步研究。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4(1),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通、鄭大瑞(1980)。古編鐘的聲學特性。聲學學報,1980(3),169-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大同(2016)。曾侯乙編鐘"基""角""曾"三音組音高排列樣式研究。中國音樂學,2016(1),99-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譚維四、馮光生(1981)。關於曾侯乙墓編鐘鈕鐘音樂性能的淺見--兼與王湘同志商榷。音樂研究,1981(1),8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純一(1985)。曾侯乙墓編鐘的編次和樂懸。音樂研究,1985(2),6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湖北省博物館(1981)。隨縣曾侯乙墓鐘磬銘文釋文。音樂研究,198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崔憲(1997)。曾侯乙編鐘鐘銘校釋及其律學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衡、譚維四(2015)。曾侯乙編鐘。西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