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技術在教育人類學研究中的隱匿、呈現與融合
書刊名: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作者:謝非吳曉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41-46
主題關鍵詞:教育人類學研究技術大數據Educational anthropologyResearchTechnologyBig data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現代社會朝著越來越深度技術化的方向發展。教育人類學在此過程中逐漸與技術交叉、融合,發生了很多變化。目前學界就技術與教育人類學的關係尚缺乏系統的分析。從教育人類學研究的方法、對象和理論建構幾個方面進行梳理和分析,呈現了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中的技術角色經歷了從輔助到拓展、從隱匿到凸顯的過程;研究對象技術化特徵明顯,從電化教育、網絡教育到智慧教育,生發出了新的教育人類學研究問題;而在理論構建上,應用了科技人類學理論,卻缺乏針對技術時代教育人類學的理論構建。
With technology-based modern society developing fast,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has changed a lot by its integration with technology. But up to now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objects and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concludes that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the role of assistant to a key one and played a more conspicuous part nowadays. This shift finds express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rom the invisible to the conspicuous,more technology-related research objects,and more research focuses in the aspects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e-learning and smart education. However,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in a new technological era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though some ideas of the anthropology of technology have been accepted.
期刊論文
1.滕星(2006)。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人類學發展歷程--兼談與教育社會學的比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立雄(2003)。賽博人類學:關於學科的爭論、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自然辯證法研究,2003(4),6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曹培杰、余勝泉(2012)。數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電化教育研究,2012(4),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美鳳(2003)。廣義教育技術定位的確立。中國電化教育,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華(2014)。當代民族志方法論--對克利福德質疑民族志可行性的質疑。民族研究,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曉剛(1988)。影視人類學的歷史、現狀及其理論框架。雲南社會科學,198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家麒(1997)。中國影視人類學40年回顧。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君健、雷建軍(2016)。文化傳統與當代民族教育:<喜馬拉雅天梯> 的影視人類學發現。民族教育研究,20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許小樂(2013)。「大數據」與政府統計改革。調研世界,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勝泉(2011)。技術何以革新教育。中國電化教育,2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蔣篤運(1994)。從「四次教育革命」看科技與教育的辯證關係。未來與發展,199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剛要、李藝(2014)。技術時代教育哲學的拓展研究--兼論教育技術學與教育學的深度融合何以可能。中國電化教育,2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現民(2014)。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內涵與特徵。中國電化教育,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龍(2012)。「電教百年」回眸--繼承電化教育優良傳統開創教育技術輝煌未來。中國電化教育,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康(2012)。論我國教育技術學科的形成與發展--幾個學科標誌的分析。電化教育研究,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熊才平、汪學均(2015)。教育技術:研究熱點及其思考。教育研究,20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汪曉東(2007)。摒棄還是超越--「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之辨。電化教育研究,20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季國清(2001)。網絡時代與網絡世界的哲學人類學解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立雄(2001)。從實驗室到虛擬社區:科技人類學的新發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莊秀麗(2006)。學科教師網誌行為案例分析。中國電化教育,20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興保、武希迎(2013)。教師虛擬社群知識共享的過程模型和價值取向。電化教育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鐘柏昌、李藝(2014)。中國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關於研究方法的評述。電化教育研究,20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袁嬌(2011)。教育人種誌對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的啟示--以漢族農村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蘇日娜(2005)。論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性質與研究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桑國元、于開蓮(2007)。教育科學研究中的「離我遠去」--教育人種誌及其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方法論意義。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Cleveland, William S.(2001)。Data Science: An Action Plan for Expanding the Technical Areas of the Field of Statistics。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69(1),21-26。  new window
27.丁杰、蔡蘇、江豐光、余勝泉(2013)。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育創新與跨學科研究--第二屆STEM國際教育大會述評。開放教育研究,20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宗凱、楊浩、吳砥(2014)。論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研究,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程志、陳曉輝(2011)。「合法的邊緣性參與」視角下的移動學習設計策略。中國電化教育,2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周興茂、汪玲麗(2009)。人類學視野下的網絡社會與虛擬族群。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韋丹芳、趙小軍(2007)。科技人類學:一個發展中的交叉領域--基於國內科技人類學的個案分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Watts, D. J.(2007)。A twenty-first century science。Nature,445(127),489。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健(2011)。網絡環境下城鄉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博士論文)。西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2003)。社會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學成、喬寬元(1994)。技術學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linowski, B.。Crime and Custom in Savage Society。New York:Harcourt, Brace & Co.。  new window
4.Kemmis, S.、McTaggart, R.(1988)。The action research reader。Geelong, 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其他
1.聽見即看見:訊飛智能語音系統識別率95%,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6-03/11/content_37999436.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UNESCO。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25/232555e.pdf。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