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蘇洵的經史觀及蘇轍《春秋集解》的闡釋特徵
書刊名:哲學研究
作者:劉茜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48-55
主題關鍵詞:蘇洵蘇轍經史觀春秋集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春秋》的"經""史"性質問題是《春秋》學史上的重大議題,歷代治經者對《春秋》經史性質的判定決定著《春秋》學的發展方向。先秦時期,《春秋》被列為"六經"之一,集經史于一體。從西漢董仲舒到晉代杜預再到宋初孫復,儒者往往將《春秋》的經史之性分裂為二,對其闡釋也多采取揚此抑彼的做法。北宋時期,蘇洵對經史問題作了深入的理論探討,提出了經史"義一""體二"以及"用相資"的觀點,從方法論上對傳統的《春秋》學闡釋思路作了重大改造。蘇轍繼承其父思想,他的《春秋集解》正是對蘇洵經史觀的實踐之作。蘇氏父子的經史觀及其治經之法不僅對北宋時期《春秋》學逞意說經的弊端起到了糾正作用,也對后世經史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圖書
1.蒙文通(1987)。蒙文通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預(1987)。春秋三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適(1961)。葉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宗儀(1988)。說郛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預、孔穎達(200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班固(1962)。漢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1)。三蘇全書。語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章學誠(1985)。章學誠遺書。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伯峻(1960)。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司馬遷(1982)。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趙翼、王樹民(1984)。廿二史札記校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載、章錫琛(1978)。張載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章學誠、葉瑛(2014)。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左丘明、楊伯峻(1981)。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陽明、于自力、孔薇、楊驊驍(2004)。傳習錄。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安國、錢偉彊(2010)。春秋胡氏傳。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