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微傳播”場域中的信息碎片化與誤讀--基於“羅爾事件”中一個細節的網絡民族誌考察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馬旭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166-169
主題關鍵詞:微傳播微博微信信息碎片化羅爾事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資訊碎片化是微博、微信等"微傳播"場域中的一個重要特徵,資訊的碎片化容易在公眾中激發出刻板印象效應,造成資訊的誤讀。通過對"羅爾事件"的網絡民族誌考察,還原事件主角羅爾"重男輕女"公眾形象的建構過程,指出資訊誤讀背後既有資訊不足的原因,也有情緒化的非理性因素,同時也有某種基於微博、微信運營的市場理性,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微傳播場域複雜的輿論環境。
期刊論文
1.李良榮(2017)。新生態 新業態 新取向--2016年網絡空間輿論場特徵概述。新聞記者,2017(1),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潔(2008)。網絡田野考察--網絡傳播學研究的新方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潔(2011)。淺析網民的刻板印象對網絡事件形成及發展的影響。新聞天地,2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明華(2010)。刻板印象內容模型的修正與發展--源於大學生群體樣本的調查結果。社會,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震雷、張厚粲、黎岳庭(2005)。從刻板印象到類屬性思維。心理科學,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司馬雲杰(2001)。文化社會學。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楚新(2016)。新媒體:融合與發展。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成良(2015)。新媒體素養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曹鵬程(20161206)。法律應是人性的低保,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1206/c1003-2892680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