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事證人出庭作證實施問題研究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余為青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0)
頁次:102-107
主題關鍵詞:證人出庭作證證據能力關鍵證人非法證據排除出庭意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1
在新刑事訴訟法實施後,通過實務考察,發現證人出庭作證情況變化不大,司法機關不願意證人出庭作證,出庭證人的口頭證言並不一定被採納,法官對證人出庭作證必要性的裁決說理不夠。主要原因是新刑訴法沒有否定關鍵證人書面證言的證據能力,傳統印證證明模式的深遠影響,非法獲取的證人證言轉化為非法實物證據而更加難以排除,法官對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性不合理裁量不受追究,以及司法人員自身能力不足等。因此,為了使證人出庭作證,應當明確關鍵證人的範圍,把未到庭的證人限定為非關鍵證人;加強司法人員能力建設,讓其習慣於證人出庭作證情形;完善相關配套措施,促使證人出庭作證。
期刊論文
1.龍宗智(2004)。印證與自由心證--我國刑事訴訟證明模式。法學研究,2004(2),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雲騰(2006)。證人出庭作證難及其解决思路。環球法律評論,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汪海燕(20150200)。論刑事庭審實質化。中國社會科學,2015(2),103-122+204-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莉(2016)。新刑事訴訟法實施過程中證人出庭作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山東審判,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俊民(2012)。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法律責任與法律後果應并重。東方法學,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邵劭(2016)。我國刑事證明標準的轉向與適用。證據科學,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瑞華(2016)。新間接審理主義--"庭審中心主義改革"的主要障礙。中外法學,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藝生(2015)。論情態證據的產生與認知原理。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龍宗智(2001)。刑事庭審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瑞華(2014)。刑事證據法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衛東(2012)。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2012)。〈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决定〉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衛東(2011)。刑事訴訟程序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軍、姜偉、田文昌(2014)。新控辯審三人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孫長永(2015)。刑事司法論叢。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娜(20120330)。新刑事訴訟法讓證人願作證敢作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60815)。瀘州李波案:證人出庭為什麽重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義杰,歐陽方星(20151124)。周文斌案庭審"過山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強(20141114)。推進嚴格司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