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馬克思對“類”概念的立體化建構與超越性革命--《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楊金洲冷蓉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81-85
主題關鍵詞: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費爾巴哈人的社會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馬克思的"類"概念是其"社會"概念、社會主義概念的直接來源,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立足于人類勞動,對費爾巴哈的"類"概念進行了辯證揚棄,構建起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類"概念:"類"具有普遍的、有意識的、自由的、社會的、勞動的五種含義,并且彼此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聯系。馬克思打通了個體與社會的理論節點,消解了自然主義與人本主義的二元對立,找到了從抽象的人向現實的人轉變的實踐路徑,實現了對費爾巴哈"類"概念的變革和超越,為他批判舊哲學的矛盾、揭露國民經濟學的謬誤以及展望共產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厘清"類"概念的豐富內涵與立體結構對我們確認馬克思思想的整體性、樹立勞動意識、培育人的"社會性"本質、構建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關系具有重要理論與現實意義
期刊論文
1.張維久、江山(1997)。論類概念的邏輯合理性--從費爾巴哈到馬克思。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arx, Karl、中央編譯局(2000)。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andmann, Michael、張樂天(1988)。哲學人類學。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熊偉(1999)。存在主義哲學資料選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學明(2006)。永遠的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50428)。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上的講話,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28/c_1115120734.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