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共性視野下的民族互嵌型社區探析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王世靚王伯承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2)
頁次:49-54
主題關鍵詞:公共精神民族互嵌型社區民族關係公共性供給實踐路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2
"公共性"是促成當代"社會團結"的重要機制。公共性既是民族互嵌型社區的本質內涵,又是民族互嵌型社區發展建設的根本動力。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積極構建民族互嵌型社區公共性的內在意涵。民族社區的"互嵌"困境主要表現為互嵌空間的不足、精神互嵌的缺失、原子化個人的行動困境及其所帶來的公共精神闕如。民族互嵌型社區公共性源於多民族"共在"和"共處"的基本事實。民族互嵌型社區公共性供給的實踐路徑為需求導向與民族社區公共空間的營造;理性溝通與民族社區公共空間的維繫;多元參與和民族社區合作治理的實現。
期刊論文
1.楊鵾飛(2015)。民族互嵌型社區建設的特徵及定位。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會龍(20150100)。論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區建設:基本概念、國際經驗與建設構想。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1),44-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友梅、肖瑛、黃曉春(2012)。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中國社會科學,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世永(2009)。從文化間性審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鵾飛(2014)。民族互嵌型社區:涵義、分類與研究展望。廣西民族研究,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希恩(2016)。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學術界,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譚清華(2014)。誰之公共性,何謂公共性。理論探討,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湘平(2007)。論公共性的四個典型層面。教學與研究,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hyte, W. H.(1986)。The Ideal of Commu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1(12)。  new window
10.張康之、張乾友(2009)。趨向於公共性的近代政治發展邏輯。學海,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湛、王維國(2004)。公共性論綱。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鐵、林昆勇、何玉珍(20160000)。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共同體詮釋。廣西民族研究,2016(1),150-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伯承、吳曉萍(2016)。風險社會與生態移民社區治理。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松、張淩雲(2015)。新疆主要民族空間分布格局演變。人口研究,20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賀勁松、肖照青(2014)。「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少數民族界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國統一戰線,20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袁祖社(2006)。「公共精神」:培育當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論維度。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郭湛、王國維(2009)。公共性的樣態與內涵。哲學研究,200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紅(2014)。城市基層合作治理視域下的社區公共性重構。南京社會科學,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曹愛軍(2015)。民族互嵌型社區的功能目標和行動邏輯。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伯承、余躍(2017)。從鬧元宵到宗族共同體:豫東南送燈習俗的社會學考察。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徐選國(2016)。從專業性、本土性邁向社區公共性:理解社會工作本質的新線索。社會科學戰線,20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立旭(2012)。論社會管理創新的文化精神基礎。浙江學刊,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龐紹堂(2009)。論社區建設中的公共性。南京社會科學,200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羅伯特•D•帕特南、王列、賴海榕(2015)。使民主運轉起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