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制度設計的思考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吳興幟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51-55
主題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人機制地方文化精英民間藝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傳承人制度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重要舉措,在文化傳承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於制度設計的先天性缺陷,致使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中出現遺產持有者的缺席與失語,造成傳承人制度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從傳承人的學理分析入手,指出傳承人應該包括傳授者與承襲者雙重行為體,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應以地方人群共同體為主體,以家園遺產的屬性為指導,轉變家園遺產"傳授人"的傳播方式,調整"傳授人"的負責對象,構建"人-遺產-生境"三維一體的傳承人機制。
期刊論文
1.祁慶富(2006)。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傳承及傳承人。西北民族研究,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兆榮(2008)。遺產政治學:現代語境中的表述與被表述關係。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兆榮(2007)。「遺產旅遊」與「家園遺產」:一種後現代的討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秀峰、劉朝輝(2012)。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代表性傳承人制度:來自田野的調查與思考。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興貴(2016)。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錄製度反思。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春曉(2012)。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思想戰線,2012(6),53-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苑利(2007)。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之憂。探索與爭鳴,20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孫正國(2009)。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命名研究。文化遺產,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瑪麗.道格拉斯、張晨曲(2013)。制度如何思考。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arren, K. J.(1993)。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the Ethics and Resolution of Cultural Properties Issues。The Ethics of Collecting Cultural Property: Whose Culture? Whose Property?。Albuquerque: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new window
2.Williams, R.(1989)。Common Culture。Resources of Hope。London:New Left Book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