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信息化促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機制與策略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萬力勇舒艾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3)
頁次:59-62
主題關鍵詞:信息化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資源配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當前民族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教育資訊化是促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的有效路徑。以資訊化促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機制是:資訊化可以促進義務教育教學資源配置均衡、師資隊伍發展均衡和教學質量均衡。其過程具有階段性、動態性、長期性、滯後性、路徑依賴性和多樣性特點。以資訊化促進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優化策略是:教育資訊化一體化是保障、教學應用是核心、機制創新是關鍵。
期刊論文
1.翟博(2006)。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指標及測算方法。教育研究,2006(3),1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才平、何向陽、吳瑞華(2012)。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革命性影響。教育研究,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士民、彭璐(2014)。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探析。繼續教育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克抗(2011)。教育信息化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必由之路。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克抗(2005)。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大學教學,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欽太(2012)。信息化視野中的教育均衡發展:關係、命題與對策。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愛芝、熊才平、賈靖林(2009)。從教育的保守性看信息技術在教育應用中的滯後性。中國電化教育,200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小勇(2008)。路徑依賴視角下的區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8(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彭紅光、林君芬(2010)。以信息化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機制和策略。中國電化教育,201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健、郭紹青(2010)。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綜述。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汪基德、馮永華(2012)。''農遠工程''的發展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啟示。教育研究,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萬力勇、趙呈領(2016)。基於 UTAUT模型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採納與使用影響因素研究。現代遠距離教育,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葆萍、馬妮娜、田承蕓(2012)。我國義務教育信息化均衡性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