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敘事的建構作用與解構作用--羅蘭.巴爾特、保羅·德曼、莎士比亞和福音書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徐亮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68-76
主題關鍵詞:敘事建構解構理論話語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敘事是為了建構意義。羅蘭·巴爾特基於意義建構的可能性探討敘事的結構機制,但他沒有意識到這種結構中存在著根本的裂痕。保羅·德曼揭示了語言與意義本質上的不適配性,以及意義對於語言、述行對於述事的強加和暴力,指出了意義建構的不可能性。但是他與巴爾特一樣陷入了理論話語的單向性和"總體化"。從莎士比亞和福音書等非理論寫作中,我們可以發現敘事既解構又建構的雙重運作方式,而且二者顯示了語言、特別是閱讀的其他的積極要素。
圖書
1.De Man, Paul、李自修(1998)。解構之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 Man, Paul(1984)。The Rhetoric of Romantic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伍蠡甫、胡經之(1987)。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arthes, Roland、Miller, Richard(1990)。S/Z。New York:Blackwell Publishing Ltd: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