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嵌入與共享:論少數民族文化在電視劇中的拓展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
作者:劉曉偉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179-184
主題關鍵詞:傳播的儀式觀少數民族文化電視劇國家認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當前,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發展面臨著準入難、融資難、播出平臺少的困難。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同時具備促進國家認同的政治功能取向和市場資本的逐利取向,但也伴隨出現了少數民族文化呈現空間受到制約的問題。少數民族題材電視劇中為適應政治功能要求,多通過直白的敘事強調民族團結、國家認同,力圖促進少數民族國家認同的實現。而從傳播的儀式觀來看,促進認同的更佳方式是通過社會互動形成共識。應以更開放的文化傳播政策將少數民族文化"嵌入"到各類題材電視劇中,為中華民族建構共同的文化記憶基礎,為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提供對話的基礎。
期刊論文
1.董立人(2014)。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人人有責。中國民族,201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華芬(2009)。《我不害怕窺視》--哈斯朝魯訪談。電影藝術,20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戎(2012)。族群、民族與國家構建:當代中國民族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ewey, John、王承緒(1990)。民主主義與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英進、胡靜(2008)。影像中國:當代中國電影的批評重構及跨國想像。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llen, Robert C.、牟嶺(2008)。重組話語頻道--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rey, James W.、丁未(2005)。作為文化的傳播。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rederik, Barth(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Oslo:Universities Forlaget。  new window
7.Lowery, Shearon A.、劉海龍(2004)。大眾傳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雲(20040806)。來自瀘沽湖畔的聲音--《摩梭女兒國》講述摩梭人自己的故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喬治•格伯納、拉里•格羅斯(2009)。與電視共同成長:涵化過程。媒介效果:理論與研究前沿。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