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新小說”辨義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夏曉虹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6)
頁次:5-15
主題關鍵詞:新小說日本新小說章回體新理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晚清出現的"新小說",其在雅俗文學中的歸屬一直比較模糊,或視為雅文學與俗文學的合流,或納入"通俗文學史"中敘述。而"新小說"的提倡者與創作者如何自我界定這一文類,實為辨析其性質的關鍵。如回到晚清的語境,可以確認,"新小說"並非通俗小說。它所追求的書寫形式與啟蒙宗旨儘管有"通於俚俗"的外表,但無論是從讀者設定、文學觀念與文體探索,還是從小說的文學等級、小說家的社會身份、小說的知識構成等諸多面向考察,"新小說"都有非常高雅的理想。作為具有巨大包容量與彈性的文類,"新小說"也切實引領了"小說時代"的到來。
期刊論文
1.摩西(1907)。《小說林》發刊詞。小說林,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07)。讀新小說法。新世界小說社報,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新小說報社、梁啟超(1902)。中國唯一之文學報《新小說》。新民叢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19021115)。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新小說,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啟超(1915)。告小說家。中國小說界,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覺我(1908)。余之小說觀。小說林,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19020208)。本報告白。新民叢報,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狄葆賢(19030906)。論文學上小說之位置。新小說,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商務印書館主人(1903)。本館編印繡像小說緣起。繡像小說,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覺我(1908)。余之小說觀。小說林,9,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啟超(1897)。讀〈日本書目志〉書後。時務報,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世(1908)。小說風尚之進步以翻繹說部為風氣之先。繪圖中外小說林,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小說林(1907)。募集小說。小說林,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管達如(1912)。說小說。小說月報,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邱菽園(1902)。與同年黃黻臣孝廉論譯政治小說書。鷺江報,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老伯(1908)。曲本小說與白話小說之宜於普通社會。繪圖中外小說林,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伯耀(1907)。學校教育當以小說為鑰智之利導。中外小說林,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梁啟超(1897)。論學校五(變法通議三之五).幼學。時務報,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焦士威爾奴、少年中國之少年(1902)。十五小豪傑,四回批語。新民叢報,6,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冷血(1904)。〈俠客談〉敍言。新新小說,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采廣(1907)。〈解頤語〉敍言。月月小說,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管達如(1913)。說小說。小說月報,3(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陸紹明(1906)。〈月月小說〉發刊詞。月月小說,3,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天僇生(1907)。中國歷代小說史論。月月小說,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老棣(1907)。文風之變遷與小說將來之位置。中外小說林,6,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月月小說》編譯部(1908)。徵文廣告。月月小說,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906)。〈新世界小說社報〉發刊辭。新世界小說社報,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棠(1907)。中國小說家向多托言鬼神最阻人群慧力之進步。中外小說林,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老棣(1908)。學堂宜推廣以小說為教書。繪圖中外小說林,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耀公(1908)。小說發達足以增長人群學問之進步。繪圖中外小說林,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耀公(1908)。普及鄉閭教化宜倡辦演講小說會。繪圖中外小說林,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07)。讀新小說法。新世界小說社報,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原浪子(1905)。京華艷史。新新小說,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飲冰室主人(1902)。新中國未來記。新小說,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飲冰(1902)。《世界末日記》譯後語。新小說,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陶祐曾(1907)。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遊戲世界,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伯耀(1907)。小說之支配於世界上純以情理之真趣為觀察。中外小說林,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伯耀(1907)。義俠小說與艷情小說具輸灌社會感情之速力。中外小說林,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計伯(1907)。論二十世紀系小說發達的時代。廣東戒煙新小說,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別士(1903)。小說原理。繡像小說,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傅斯年(19190201)。怎樣做白話文? 白話散文的憑藉--一留心說話二直用西洋詞法。新潮,1(2),171-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梁啟超(1902)。紹介新刊:新小說第一號。新民叢報,20,99-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飲冰室主人(1902)。〈新中國未來記〉緒言。新小說,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覺我(1907)。小說林緣起。小說林,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炯、鄧紹基、樊駿(1997)。中華文學通史。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振鐸(1938)。中國俗文學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康有為、姜義華(1992)。康有為全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伯群(2000)。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實藤惠秀、張銘三(1944)。日本文化給中國的影響。新申報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03)。新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奮(1902)。清議報全編。橫濱:新民叢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04)。新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05)。新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班固(1975)。藝文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05)。新小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任公(1898)。譯印政治小說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971110)。本館附印說部緣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971211)。本館附印說部緣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8971210)。本館附印說部緣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柴四郎,梁啟超。佳人奇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衡南劫火仙(1901)。小說之勢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夏曉虹(2014)。梁啟超的「常識」觀。梁啟超:在政治與學術之間。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89)。〈晚清兩大家詩鈔〉題辭。飲冰室合集•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啟超。傳播文明三利器。飲冰室自由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0)。〈小說七日報〉發刊辭。小說戲曲研究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鵬圖(1989)。論白話小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海天獨嘯子(1989)。凡例。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9)。閑評八則。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披發生(1909)。〈紅淚影〉序。紅淚影。上海:廣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公奴(1989)。金陵賣書記。《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聖嘆(1985)。讀第六才子書〈西廂記〉法。金聖嘆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